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财经信息速递

首页 » 合作媒体 » 油价不会单边坠 铜价昙花将凋零【中华商报】(美国)

油价不会单边坠 铜价昙花将凋零【中华商报】(美国)

2016-11-28 09:00:09 来源 -- 作者

油價不會單邊墜 銅價曇花將凋零

二○一六年十一月廿六日至十二月二日 總463期  November 26 ~ December 2 , 2016  作者: 楊易君    【中华商报】(美国)  13·投资理财  

http://pdf.chinesebiznews.com/CBN/463/463CBN.pdf

【本報特稿】10月底,在看過有著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麥嘉華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油價將測試70美元後。筆者基於自己完全相反的判斷,在11月1日發文《油價上看70美元還是下看30美元》:,以警示對油價盲目樂觀者。我也沒想到文章發表之後,油價的下跌速度那麼快,於是收穫不少投資者留言或郵件感謝。然筆者近日又開始擔心,怕投資者對筆者有關油價可能再度下跌至30美元的判斷作過於偏執的理解,而不計價位與成本的一味做空。此外,鑒於筆者對火焰般的銅市也想發表些警示意義的看法,故此再度成文表示:“油價不會單邊墜,銅價曇花將凋零”。

稍對市場關注面較廣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今年整個商品市場都有輪番表現:原油、豆粕、鋼鐵、鐵礦石、黃金、焦炭、白糖、棉花、銅,甚至局部的房地產、大蒜等區域性市場。這些商品在今年都有一輪明顯的復蘇,但節奏上卻並不同步,說明並非經濟的全面復蘇,更像是充裕的投機遊資在各個市場玩了一把就走。然不管如何,至少體現出資金不再像前幾年一樣對商品市場那麼畏懼了。甚至也許,儘管我們認為全球經濟蘇複的環境還寒,但未必還會繼續降溫。基於對今年各商品市場看似充滿投機性的波動,筆者提醒投資者不要去追逐任何一個階段性已經過熱的市場,也不要輕易去搭乘看似空頭明顯得勢的下墜快車。就具體市場層面而言,筆者提醒投資者:不要再對近期大幅上漲的銅市過於樂觀,也不要基於筆者看跌油價至30美元,而就不計策略的一味做空。

中期多銅風險巨大
就銅市而言,以倫銅分析為例,基於筆者對整個商品市場的大致判斷,並就銅市相對於商品市場,以及對沖基金在銅市中的長期運作特徵觀察,筆者以為銅價近幾周的大幅上漲極可能是曇花一現,甚至未來數月的銅價都不可能再度超過11月11日的6025美元。下圖為倫銅與商品指數月K線對比圖:
 
商品指數是筆者自行設計的,選擇了10個金屬品種外加原油和三個農產品,總計引用14個商品價格,該指數與CRB商品指數的形態也高度一致。之所以自行設計這個指數而不使用CRB商品指數,是因為筆者在進行深度分析時,很不方便引用CRB資料。圖中可以看出,倫銅月K線與商品指數月K線形態,也有較高相似性。它們在宏觀技術面上,也同樣高度相似。

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無論商品指數,還是銅價,都沒有突破2011年以來形成的宏觀調整趨勢線H。近幾周銅價的反彈很強,但它更像是一個相對於商品指數,以及其他很多已經表現過的商品的“補漲行為”。此前一年多,銅價都在20年均線,以及2001年以來的超宏觀震盪上行趨勢線L共振位置窄幅區間波動。而商品指數也同樣在相同的超宏觀技術支撐位獲得有效支撐,但反彈時間相對於銅價提前較多。近幾周的銅價經過大幅補漲後,整個宏觀技術再度與商品指數看齊了。它們目前都受到30月均線,以及2011年以來形成的宏觀下降趨勢線H的共振反壓。

在我們認為當前宏觀經濟並不支撐商品市場全面復蘇,以及美元延續宏觀強勢的背景下,商品指數並不具備延續中期走強的能力,銅價也如此,其他諸多商品或皆如此。

具體到短期銅市,筆者以為繼續對銅價抱過高的希望,可能存在較大風險。如2011年銅價見頂10190美元之後至今的日K線,以及對沖基金在對應期間的COMEX期銅持倉變化圖示:
 
圖中可以看出,雖2011年銅價見頂10190美元之後迎來幾年熊市,但從基金在期銅市場的多空總持倉可以看出,基金在期銅市場中的操作能量是逐步放大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你理解這幾年全球極其寬鬆的貨幣,總需要在一些市場看到溢出效應時,就理解了。尤其在2013年後,多空雙向總持倉都總體呈震盪放大態勢,基金空頭與基金多頭持倉,都有一個範圍大致固定的峰穀。但近年市場波動毫無疑問地由空頭主導著,基金空頭持倉大多時候高於基金多頭持倉。當基金空頭峰谷出現時,筆者偶爾會提醒投資者注意“再繼續順勢”,可能面臨的市場風險,大多時候都較為有效。

然最近兩周,伴隨銅價的大幅上漲,筆者以為銅價可能興奮得有些過頭了。基金多頭持倉大幅增加,甚至達到了近年的基金峰值。看這幾年的基金多空雙向持倉分佈,當基金多頭持倉上穿空頭持倉(或曰基金多頭持倉超過基金空頭),基本皆意味著銅價波段見頂,故筆者認為目前繼續追漲銅價的風險不小。

當然,技術派可能也看到銅價在均線系統上的重大突破,這種突破有些像2月金價的技術突破。即可能技術派認為,或許銅的熊市已經結束了。對於這種看法,筆者也不能一味去反駁。雖筆者認為基本面並不支持商品與銅市的全面復蘇,但似乎也找不到市場還會變得更糟糕的證據。那就讓我們拋開基本面,單純看基金在銅市中的運作,以及銅市本身面臨的技術面。

就宏觀技術面而言,筆者前面已經談過,目前銅市面臨的宏觀技術環境與商品指數幾乎完全一樣,並未擺脫2011年以來形成的宏觀技術反壓。而上述有關對沖基金在期銅市場中的持倉分佈特徵,卻對繼續做多銅發出了風險警示。故似乎只有中短期技術面,甚至短期技術面支援看多銅價。即便如此,也算筆者迎合一下這種觀點吧,或許近期銅價追趕商品市場的反彈,就是一個2011年銅價見頂10190美元之後,孕育頂部,再加速下跌至6635美元階段的“相反情況”。最近一年,筆者一直在油市分析這種高度精確對應的市場反向歷史演繹。假設銅市才剛剛拉開了油市早已拉開的這個看似針對2011年見頂後的反向見底序幕,那麼等待銅價的還有類似2011年10月波段見底6635美元,擊穿所有中長期均線支撐後再複雜反彈的反向波動情況。2011年10月銅價見頂加速破位元下跌至6635美元,但此後也曾大幅反彈至8765美元—“反抽年線”反壓。反向對比這段歷史,近幾周大幅突破所有中長期均線後,即便宏觀見底,也極可能還將出現反向對應于6635美元至8765美元反彈的回落走勢,即中期銅價將逐漸回落,去測試“回抽年線”支撐。毫無疑問,目前去追漲銅,尤其看似在強勢狀態時順勢中期做多,風險巨大!

一味空油不理智
再看油市,請投資者在看本篇分析前,先再度回顧筆者11月1日文章《油價上看70美元還是下看30美元》,然筆者認為30美元的目標油價不會以單邊方式完成。就階段而言,筆者認為在40美元附近及下方繼續做空原油,並希望獲得在30美元的獲利兌現機會,會面臨很大風險。也就是說,筆者認為階段性油價難以有效擊穿40美元。如最近一年NYMEX原油期貨價格日K線,以及基金對應的期油持倉變化,和原油綜合技術圖示:
 
就技術面而言,短期油價的反彈面臨著30日均線、季度線、半年線在46/48美元的共振反壓,但向下的年線支撐也會很強。而從筆者設計的原油綜合技術指標來看,在該指標有效突破“熊頂牛底區”後,我們至少在技術上要轉變單純的熊市思維。在熊市中,原油綜合技術指標反彈觸及“熊頂牛底區”後就可能是反彈見頂信號。然有效突破後,當原油綜合技術指標回抽“熊頂牛底區”時,我們反而要注意油價階段見底的可能。目前原油綜合技術指標再度靠近“熊頂牛底區”,繼續做空,面臨技術風險。

再從近兩周對沖基金在NYMEX原油期貨市場中的持倉變化來看,空頭能量明顯消耗過度。尤其前一周,空頭主動增持近9.5萬手,單周空倉持倉增幅創“歷史紀錄”,而上一次的空頭單周持倉增幅紀錄是今年1月中旬創出的,當時空頭單周增持了6萬手,但原油價格旋即見大底。而前一周,這個單周空頭增持紀錄再度勁增過50%至9.5萬手,媽媽呀,這空頭是啥節奏啊!準備直接幹死多頭嗎?多頭被嚇住了嗎?看近兩周的對沖基金多頭持倉,儘管基金空頭連續兩周大幅增倉約11.6萬手,但多頭沒有絲毫退縮,而是對壘著逢低增持。而從我們的資料分析模型來看,很多用油商也趁近兩周油價大跌時,在現貨市場大肆囤油。

也許,也只能是也許,空頭或在階段後市繼續發力打壓油價至年線附近或下方,甚至打壓到40美元下方,那空頭需要耗費多大的能量啊。目前基金空頭持倉距離其歷史紀錄,也僅有5萬手多一點的空間。如果多頭繼續與空頭對壘,用油商繼續逢低囤油,油價應該不會有效擊穿40美元。也可能,我們在下周資料中能看到基金空頭的主動撤離。

然就宏觀趨勢及大環境來看,美元強週期或多或少會抑制全球經濟復蘇,也即抑制宏觀經濟環境對商品的需求蘇複。而美元強週期本身又對商品構成利空,故最終油價依然很可能會下跌至筆者分析預期的30美元下方。美元強週期對美國經濟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多經濟學人只看到美元上行以及特朗普減稅可能引發的回美投資趨勢,但卻忽略了美元匯率走強本身對美國經濟也是一種傷害,它會弱化美國在全球貿易競爭中的優勢。

作者:本報特約撰稿人楊易君,威爾鑫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威爾鑫网址: www.wellxin.com

 威尔鑫杨易君公众号:wellxin-cd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