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年底金市依旧“金光灿灿”【羊城晚报】

年底金市依旧“金光灿灿”【羊城晚报】

2006-12-05 16:24:58 来源 -- 作者

年底金市依旧“金光灿灿”

--------------------------------------------------------------------------------
 
2006年12月05日 【羊城晚报】  刘薇
 
  曾在今年年中一度跌得很惨的国际金价,到了下半年一扫颓势,随着美元的疲弱而稳步上升。上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更是一举攻破650美元/盎司大关,收于652.9美元/盎司,昨日小幅波动至652.8美元/盎司。现货金价则在647.29—647.79美元/盎司范围内波动,高于上周五纽约尾盘的645.20—646.20美元/盎司波动区间。国内金价亦水涨船高,Au99.99金昨日最高上试163.15元/克。 
 
 
 
  高涨的金价带旺了一切与金有关的投资,不仅仅是金饰品价格上涨,各类黄金投资也都一片大热。上月下旬在广东发售的猪年贺岁金条甫一上市就被大量订购,200元/克以上的零售价依然挡不住广东人买金投资的热情,最后以超出原定销售计划整整40公斤的售量收官。

  五大因素刺激金市利好

  “十一月国际金价以605.3美元开盘,最高上试648.6美元,最低下探605美元,较10月上涨42美元,涨幅6.94%。”威尔鑫黄金投资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指出,国际金价上涨主要来源于五大动因。这包括伊拉克内战引发的避险忧虑,美元贬值带给黄金的长线利好,国际原油市场的牛市前景以及美国通货膨胀、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等。

  “一般来说,金价与国际原油价格正相关,与美元走势负相关,美元疲软,金价势必走强,而原油价格上涨也会刺激金价上涨。地缘政治因素、战争等让黄金发挥避险功能更是毋庸置疑,这些综合在一起,成为国际金价连番上涨的背后推手。”杨易君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上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吴晓灵相继发表我国外汇储备应进行结构性调整的言论,就曾引发美元跳水和金价暴涨。不过他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对黄金的概念支撑大于实际。

  “中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进行实际操作,只需动用不到10%的储备就能很轻易地使金价飞升至1000美元上方,但这很难达到通过增持黄金来规避美元贬值引发的储备风险的目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的需求将封杀金价大幅调整的空间,一旦金价回落出现合适的价位,相信中国不会放过逢低承接的机会。这造成潜在需求,也是影响金价向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金价长线依旧看好

  2006年还仅剩不足一月,对于本月和明年的国际金价走势,不少分析师仍旧看好。

  “金价在12月仍存在惯性走高的可能。不过需要和银价联系起来看。如果银价中期见顶大幅回落,必将拖累金市快速回调。当然,相对于银价,金价涨幅偏小,故回调幅度也不会像银价一样明显。投资者应留意金价年内从730—543美元/盎司下跌波段反弹的61.8%黄金分割线658.6美元/盎司的关键点位。”杨易君提醒说,而他依旧对2007年的金价牛市前景看好。

  “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年底金价走至680美元/盎司以上还是很有希望的。”广东粤宝黄金投资公司总经理甄伟钢认为,尽管金价并没有像去年预期的那样冲破800美元/盎司,但不排除2007年会有这个可能。

  黄金投资需明确目标

  今年黄金投资品令人目不暇接。从黄金的实盘交易,到银行“纸黄金”,从狗年贺岁金到猪年贺岁金,以及围绕奥运发行的北京奥运金、奥运福娃金、奥运纪念金章等,每一种黄金投资品出来都会引发一场全国抢购热潮。

  “这次猪年贺岁金在广东就卖了140公斤,比原计划的100公斤多出40%。不过也要注意区分各种黄金投资品是具有不同的投资功能的。”甄伟钢举例,像贺岁金条,短期内升值空间是无法立即凸显的,只有等回购价格高于零售价,才有得赚。若做单纯的黄金投资,则可选择购买投资金条,或到银行做纸黄金交易赚取金价上涨收益。

  本报记者 刘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