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中国会为美国危机买单吗【羊城晚报】
中国会为美国危机买单吗【羊城晚报】 |
2008-10-09 09:47:41
来源 --
作者
中国会为美国危机买单吗 2008年10月08日 【羊城晚报】 一个关于“中国承诺将向美国购买2000亿美元债券”的市场传闻近日掀起了轩然大波,更有学者对此发出警告:“要慎防美国救市,中国买单”。昨日,这一传闻被中国央行和银监会双双否认。然而,即使是官方公开否认,市场仍充满了疑问,对于中国是否该出手帮助美国度过危机,如何出手,会否造成巨亏将自己也拖入泥潭,从而损害中国纳税人的钱的担忧空前高涨。 一个传闻 就在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最终通过众院审议之后,遥远的大洋彼岸,一个市场传闻也开始在中国迅速传开。消息称,中国已向美国承诺购入救市方案所需的融资金额中的2000亿美元;至于救市方案首阶段筹集的2500亿美元,中国会购入其中700亿至800亿美元美国国债。 消息言之凿凿,但在昨日遭到了央行和银监会的双重否认。尽管金融当局予以了否认,但消息的传出也似乎并非空穴来风。美国众院通过的救市方案在经历修改增加条款后,使实际的救市金额达到了8500亿美元。面对债台高筑、赤字横生的美国政府,这笔巨额花费从哪里来? 答案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掏家底,动用美联储雄厚的储备资金,发售持有债券套现等办法;另一个就是放国债,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购买,借钱救市。相比较而言,游说海内外尤其是亚洲和中东的机构投资者掏钱买债券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一点在美国救市方案刚刚出炉,美国政府就立即着手巡游兜售国债上可略见一斑。美国克林顿时期的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甚至在“巡回演出”前就开始给目标国家戴高帽,称“中国以及中东国家决定着该金融救援计划的成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月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动荡,已经波及许多国家,影响还会加剧,各国应当通力合作,迎接挑战。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时刻准备好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一道努力,应对挑战。” 无疑,中国在这场源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自身必定会有所作为。 担忧来自哪里? 中国的态度是积极的,如果出手应怎么出手? 出手的方式成了一根高压天线。它不仅牵动着中国自身的经济命脉,也触动着中国纳税人敏感的神经。2000亿美元国债的购买传闻一出,就将这一问题迅速激化。致使学者发出呼吁:须防美国救市,中国买单。 说这番话的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美国这次救市应该又会发行国债,然后中国可能还会去买这个外债。从中国政府投资的角度来讲,要面临的第一个风险是美元贬值;第二个风险是通货膨胀;第三个风险是流动性的风险。这三大风险如果我们考虑进去的话,在美国政府救市的这个非常时期,我们可能需要通过政府或者通过一些机构,跟美国有一个协商,也就是说,我们冒了这个风险,希望得到相对比较高的回报。如果这个投资回报没有合理地补偿这些风险的话,那么形同美国救市,中国买单。 沈教授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高达5187亿美元,占到了美国国债总量的19.3%,是美国国债市场的第二大债权人,并且还在不断买入。而这一投资随着美元的大幅贬值正在蒙受着巨大亏损。随之缩水的还有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尽管不知道它的具体组成,但美元仍是重要成员毋庸置疑。 去年我国的GDP近4万亿美元,财政收入近万亿美元,若按2000亿美元来算已占到了全年财政收入的1/5。 按照沈明高的分析,美国政府救市的结果可能是,中国购买美国政府国债,美国政府用卖国债得来的钱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美国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再利用资产置换增加的资金投资于中国,这相当于中国用流动性较好的优质资产,置换了流动性较差的美国国债。 中国会“买单”吗? 那么,中国会真的为美国的烂账买单吗? “这个说法相对片面了。”威尔鑫投资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认为,作为世界经济体中重要的一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已高度融合的今天,中国已无法独善其身。中国的外汇储备、外贸出口、经济发展已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不愿看到因为美国遭殃而引发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虽然中国没有明智地彻底开放金融市场,但如果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覆巢之下又安有完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出手拯救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自己,保护全球金融安全。“而且,当前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欧美面临金融危机时刻,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还算良好的金融结构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美国的金融市场也已乍现出一些投资机会,如能把握机遇,做出的投资或许不但不会亏损,反而能够分享到未来美国金融市场恢复后可能产生的巨大收益。这是一个选择题,也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时期。就看政府如何把握了。”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必定会出手帮助美国救市,但这一举动纯属无奈,因为无论是从巨额美国国债,弱势美元政策,还是从贸易形势来看,中国经济已被美国“绑架”,所谓唇亡齿寒,在渡过此次难关后,中国今后的出路便是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降低外贸依存度,扩大内需。 更有激进的“抄底派”认为中国完全应该在此刻出手。百仕通集团中国主席梁锦松就表示,现在对于中国的主权基金,其他投资都是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 然而,无论出手与否,面临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风暴,前路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它必将深刻地考验着一国运用国库的智慧。 |
附件 |
« 今年无一投资品种跑赢CPI【信息时报】 | 避险资金涌入黄金市场 专家提示慎跟风【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