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商品与通胀见顶了?不宜太决断-威尔鑫

商品与通胀见顶了?不宜太决断-威尔鑫

2021-05-25 20:48:54 来源 -- 作者



     

    商品与通胀见顶了?

不宜太决断        

                                                                             

2021年05月25日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

(文) 首席分析师 杨易君

 公众号:杨易君黄金与金融投资 yangyijun1616

                                                                              


近近期,伴随商品市场的回落,一些观点或研讨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可能周期见顶。给出的原因也大体相似:美联储引领全球流动性放水潮,是此轮商品价格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动力源。疫情蔓延及持续导致的商品供给端产能没跟上,又让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后期,随着疫苗接种普及,疫情将逐渐得到控制,经济将全面趋于正常,大宗商品的产能供给会跟上。
 
此外,全球流动性释放高潮已过,美联储引领全球减缓刺激,至回收流动性是迟早的事情。甚至可能就在一两年后按下流动性回收按钮。
 
上述逻辑简单概括为,后期大宗商品市场供给端产能会逐渐放大,而流动性则将由放缓过渡至回收周期,商品牛市理当对应逆转。
 
笔者近期看过两篇较有分量的报告,都是上述相似逻辑。初看逻辑没有丝毫毛病!两篇报告的共同点:都是框架似的空口讲逻辑,没有丝毫历史数据与对应图表对论点进行论证支撑。
 
笔者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是的!笔者对商品市场大周期是否了然于胸?答案是“根本不敢给出答案”。
 
笔者喜欢研究金融、经济数据相关历史。对一些所谓相对肯定的结论判断,笔者很容易从历史数据中找到否定答案。但要让笔者对一个市场的长期前景给出肯定判断,也做不到。即笔者证伪能力虽然很强,但却没能力去肯定一个市场的长远运行真谛。故此,即便笔者看似对一些市场的中期或阶段非常肯定,但从不对时间跨度太长的市场前景作出相对肯定的判断,而是边走边看。回顾那些对长期市场前景太过肯定的判断,在2020年3月前后,全球经济、金融面临最严峻形势时,翻看他们前后几期报告是如何看待后期经济金融的,就清楚了。不要听他们现在说当时是怎么说的。事实上,不少看似极具影响力的报告,即使图文并茂,也往往带着浓厚的主观偏见色彩,情绪上依然会被当时经济金融氛围表象带偏。
 
就上述逻辑思考?疫情受控后的大宗商品市场产能跟上,是否一定能对应满足经济全面正常所需?很难大致准确量化。经历了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压抑,疫情受控后会否出现超预期的经济复苏弹性,也不好去判断。经济正常化后维持的时间周期,同样不好去判断。
 
全球流动性供应节奏放缓,甚至进入流动性紧缩周期,就对应物价指数下行了?就对应商品熊市周期了?这是一个容易证伪的悖论,稍后历史图文分析证伪。
 
关于流动性,笔者的理解可能与一般理解不太一样。一般对流动性的理解,通常是指央行通过货币释放,政府通过财政或债务向经济、金融领域直接释放的流动性。这样的流动性松紧周期很容易识别。
 
但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投资者(或分析人士)对流动性的片面理解。你或名义上看到央行或政府向经济、金融领域释放了很多流动性,但老百姓购买力并未获得实质性提升,很多企业依然缺乏润滑资金让企业正常运转起来。这通常发生在一轮经济金融危机后,经济并未完全重启之前的时期。这些流动性可能很大程度只是躺在了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的账户上,并未大肆流入实体经济帮助经济重启,更没产生广泛(各行业)GDP增量,并增厚老百姓可供花销的钱袋子。
 
无效的流动性泛滥往往只是激化了贫富悬殊,上市公司富豪们的财富可能剧增,但他们的消费不会对应剧增故这个阶段的流动性泛滥,对消费型经济并无多大增益。只有广大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全面增强了,才能令消费型经济体的经济全面正常。
 
在笔者看来,还有一种被忽略了的流动性增强,更具刺激通胀与需求的能量。那就是广大老百姓钱袋子增厚带来的可供花销流动性。如何才能出现由老百姓主导的流动性泛滥?经济全面正常运行,广大企业产生了大量利润,并对应为劳动者带来了丰厚的可支配薪资。广大劳动者不仅因为所在单位收入有可靠保障,且实际上也积累了不少可供消费的资金,他们才会全面、大胆消费。当全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提升之后,形成的流动性泛滥,是央行、政府官方释放流动性不能相提并论的。毫无疑问,消费型经济的全面正常,要依靠全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的提升才能正常、健康。寄希望于极少数财富剧增的富豪通过增强消费来带动消费型经济,注定无效。
 
故关于流动性周期,笔者认为实际上可能有两条线,一条线来自官方(央行与政府),一条线来自广大消费者。来自广大消费者消费意愿形成的流动性,更具生命力,对经济更具影响力。有了这个概念之后,你就能大体理解,历史上官方(央行与政府)在流动性收缩过程(货币释放与债务增速下降,甚至进入加息周期)中,为何物价还会继续上行,为何大宗商品还可能大幅上涨?为何央行对通胀、物价的调控效能不佳,会延后?
 
故一味将视觉聚焦在官方对流动性调控节奏上去判断经济周期、商品周期、通胀周期,不全面,容易犯错!

如近20年NYMEX国际原油价格、LME伦铜价格周K线,以及对应的美国中期综合流动性、美国CPI/PPI、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历史图示:
 
图中的美国中期综合流动性指标,是笔者根据当期美联储M2存量、国债总值,对应上年同期数据的实际增速。数据可能与实际有微小差异,但足以反映美国官方(央行与政府)的流通调控节奏。就最新数据而言,美国M2存量(截止美联储公布的4月5日数据)同比增速依然高达22.68%,但国债增速已从2020年7月的27.14%快速回落到4月最新的8.46%。由于美国国债体量比M2存量高出约40%,故国债增速的回落对总增速回落的影响更明显。

在笔者看来,只要综合流动性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整个流动性就还会表现为扩张。就2020年2季度开始,至2021年一季度的美国实际GDP(剔除通胀等因素)年率初值来看,分别为-32.9%,33.10%,4%,6.4%。但对应的TTM年化名义增速是多少呢?分别为-9.05%、-1.79%、-1.15%、2.37%。即就最新的2021年一季度美国GDP数据来看,实际同比增速为6.4%,然TTM年化名义增速仅为2.37%。10.34%的综合流动性增速,相对于2.37%的GDP名义增速,流动性依然体现为明显的扩张。不能因为去年综合流动性增速一度高达25%,目前只有10.34%,就认为流动性在回落。那是因为去年释放太猛,今年释放节奏放缓,但流动性注入增量,依然远超名义GDP增量。

图中A点位置,对应着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灭后的金融危机,时隔一年后,经济危机逐渐拖累实体经济。从流动性调控节奏观察,对应的流动宽松周期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即已开始,这与本轮美国实际于2018年第4季度开启的流动性宽松节奏原理一样。巧合的是,时间刚好时隔20年。

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灭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与2020年全球经济金融遭遇疫情冲击的影响,在经济金融周期节奏上又一次相似,同样时隔20年整。对应着大体相似的商品市场下行节奏,以及对应的流动性继续宽松拯救经济、金融。只是2000年经济、金融危机强度,以及央行、政府对应的流动性刺激力度,比2020年都弱得多,但原理一样,对应的商品市场运行周期也相似。

目前的2021年商品市场与通胀状况,甚至对应的官方流动性调控节奏,类似图中BC区域(2002/2003):商品市场进入新一轮牛市,铜价表现比原油更强,流动性增速在回落,物价(尤其PPI)上行刺激通胀神经……

后期,证伪的看点来了!
CD区间,综合流动增速继续震荡回落,官方流动性调控步入紧缩过程(美联储连续调高联邦基金利率)。但观商品与物价,通胀继续震荡上行,商品牛市愈演愈烈!故官方流动性增速下降,甚至流动性回收,会导致物价回落,会终结商品牛市,是彻底的主观悖论!因为笔者前面谈到的,伴随经济正常化后,消费者释放的流动性越来越充裕,将远超官方回收的流动性冲击。

这个理论算是笔者的揣度,未见别的经济学家或评论人士如此去分析过。因为似乎只有这样去理解,才能解释通胀、商品牛市与官方流动性调控的背离现象。

那么未来几年将进入类似图中CD阶段的经济与商品市场运行模式么?理论上似乎应该如此。但宏观经济与金融的变量何其多,笔者也不敢就此肯定。况且美国此轮流动性释放,无论绝对力度,还是相对力度,都史无前例。其对经济、金融的后续影响,没有参照。类似CD阶段有可能,提前爆发因流动性过于泛滥埋下的金融危机也有可能,什么都有可能,看得太长就没有什么意义。经济金融周期太长的变量太多,周期太短则受情绪影响的短期变数也多,都不好把握。唯有中周期,可能相对清晰一些。

有时,对于宏观技术层面体现出的神奇作用力,也很难用一般的基本面去解释清楚。基本面的供需解释都显得牵强附会。比如我们早在3月28日文章商品牛市勿紧追  黄金调整显机遇中,即提醒投资者,NYMEX原油价格在65美元附近存在极强宏观技术阻力,不容易突破。当时用于分析的技术图表为:
 
NYMEX油价在60-65美元区域,存在诸多宏观技术共振压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此后CRB商品指数继续创新高,甚至能源权重占比近80%的高盛标普商品指数也同样创了新高,但NYMEX原油价格就是未能突破67.98美元的前期高点,彰显宏观技术多点共振区域的市场作用力神奇之处。日线级别的成本分布海面,初次不易突破,也继续被验证着:
 
笔者之见,商品市场存在迎来阶段调整,甚至中周期调整可能。但轻言商品市场牛市周期就此结束的论断则显得视觉狭窄了一些,过于主观。

最后再补充几段黄金分割切线用法在黄金市场分析中的妙用。关于黄金分割的切线用法,我们在5月15日文章通胀之虎猛抬头 从货币现象观黄金系统机会中分析过这幅图表:
 
即以2015年1046.20美元金价大底形成的黄金分割切线,其理论位对实际金价的运行,有着极强指导参考价值。以2018年1160.11美元为切点形成的黄金分割切线呢?同样神奇,且补充了上图切线理论位对实际金价参考价值指导意义中的漏掉部分:
 
对比两图,图2(以2018年1160.11为切点)的123.6%黄金切线分割位,与图一中以1046.20为切点的138.2%黄金切线分割位“共振”,理论的1445.85美元对应1433.90美元,误差不到1%。对应着金价超过2个月的承压整理,说明此共振切线理论位对实际金价的影响,有很强参考价值。
 
图1(以2018年1160.11为切点)中的138.2%黄金分割切线理论位置,即图二C点位置,是图一中未曾量度到的技术压力。精确对应金价波段高点,此后金价调整时间约两个月。

图2(以2018年1160.11为切点)中的161.8%黄金分割切线位,是对图一黄金分割切线分析理论基于实际参考的补充。图二E、F点支撑参考价值明显。目前金价,正受制于图二所示的161.8%黄金分割切线作用力。即可以理解为对图二E、F形态的回抽。
 
图1的223.6%黄金切线分割位,与图2的200%黄金分割切线位,又是一次理论上共振。分别为2339.3美元、2320.33美元,两个理论价格误差还是不到1%。也就是说,如果黄金黄金市场牛市得以延续,下一次的最强阻力可能出现在2320.33/2339.30美元理论参考价位区间。




历史分享

     判断金价3月上旬见底的20几个信号


      金融市场云雾起 经济航向舵清晰 

      黄金牛市有泡影理论可能 实际具备极佳大牛条件

      50年白银历史回顾与宏观技术解析׀•威尔鑫

可以抄底黄金的21个信号

梳百年金融脉络 鉴今日商品黄金

欢迎牵手威尔鑫咨询,具体合作事宜可添加微信咨询。

欢迎添加杨易君公众号:yangyijun1616  名称:杨易君黄金与金融投资,分享更多观点。

如需申请威尔鑫会员账户资格,取得具体操作指导建议,可直接拨打公司电话:028-66719233或13980468832  联系人:帅小姐。

或添加 威尔鑫客户微信咨询号: wellxin2006 (威尔鑫黄金) , QQ号:609713619予以咨询。


《威.尔.鑫—为您的金银投资引航》



《又见借名如此行骗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