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投资参考—咨询13980468832» 瑞典、瑞士、加拿大、欧元区之后,下一个降息的会是谁?

瑞典、瑞士、加拿大、欧元区之后,下一个降息的会是谁?

2024-06-07 13:05:02 来源 -- 作者

瑞典、瑞士、加拿大、欧元区之后,下一个降息的会是谁?


06-07

美国和英国是下一个关注焦点,有望于9月降息,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要到年底甚至明年才有望降息。

本周,加拿大央行和欧洲央行先后降息,此前瑞士和瑞典已经率先行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宽松政策拉开序幕。

在数十年最激进的紧缩周期中,各大央行加息又快又猛,但接下来的降息会是另外一番画风。由于通胀整体依然处于高位,各大央行对未来的货币政策依然比较谨慎,市场对于未来降息的预期也在不断调整中。

在瑞典、瑞士、加拿大和欧元区之后,美国和英国成为下一个关注的焦点,有望于9月降息,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要到年底甚至明年才有望降息。

以下是各主要央行的最新动向及其未来降息预期:

美国

自2023年7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利率维持在5.25%至5.5%之间,预计在6月12日的会议上将继续维持这一利率。

最近,美国通胀和就业数据双双走弱,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有所抬头。此外,全球央行的降息行动,尤其是欧央行降息,会对美联储构成压力。欧洲降息会导致美元被动升值,如果美联储维持现有利率不变,可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会在9月降息,全年降息幅度为44个基点,较年初150个基点的降息幅度的预期大幅减少。

英国

经过14次连续加息后,目前英国央行将利率维持在5.25%,为十六年来的高位。

英国央行将在6月20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目前市场预期英国央行将继续按兵不动。近日,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宣布将于7月4日举行大选,市场预计英格兰银行将在选举后夏季晚些时候采取行动,9月被认为是降息最有可能的时间。

新西兰

上个月,新西兰储备银行将利率维持在5.5%,为连续第七次维持利率不变。

尽管新西兰经济陷入衰退,劳动力市场放缓,当新西兰储备银行依然把抗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优先考虑因素。

新西兰通胀依然处于4%的高位。新西兰央行预计,通胀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回落到1-3%的目标区间,比之前预期的晚三个月。预计到2026年年中才会回到2%的目标,比2月份预测的晚六个月。

目前,市场预期新西兰央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降息,但一些主要经济学家认为要到明年第一或第二季度才会放松政策。

澳大利亚

澳洲联储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将利率维持在12年来的高点4.35%。

澳大利亚4月的消费者通胀意外上升至3.6%,达到五个月高点。目前市场预计,澳洲联储直到2025年才会开始降息。

挪威

挪威央行目前将利率维持在4.5%,为十六年来高点。挪威央行上个月警告称,利率可能会保持在高点“比之前预期的更长时间”。

近期数据显示,挪威经济在2024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长,核心通胀率在4月为4.4%,低于预期。

市场预计挪威央行将在6月20日的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直到11月才会降息。

欧元区

周四,欧洲央行五年来首次降息,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75%。

尽管如此,欧洲央行上调了通胀预期,并强调任何进一步的降息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市场预计,到年底前欧央行还将有36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加拿大

周三,加拿大央行成为首个降息的G7国家,将基准借款成本下调25个基点至4.75%,并承诺未来将进一步宽松。

这是加拿大央行四年来的首次降息,市场预期今年还将再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

瑞典

上个月,瑞典央行将利率从4%降至3.75%,预计在6月26日的会议上将保持利率不变,并从八月开始进行小幅降息。

瑞典的通胀率已从2022年超过10%的高峰降至略高于央行2%的目标,而经济也从去年因价格上涨和加息导致的放缓中复苏。

瑞士

今年3月,瑞士央行打响了全球发达国家降息第一枪,出人意料地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0%。

市场对瑞士央行在6月20日会议上是否会再次降息持观望态度,市场定价的降息可能性为50%。

瑞士央行主席Thomas Jordan近日警告称,如果瑞郎走软并导致进口价格上涨,通胀可能会重新抬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