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国际综合财经» 10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多项指标创近半年新高

10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多项指标创近半年新高

2024-11-01 10:03:11 来源 -- 作者

10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多项指标创近半年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缴翼飞 2024-11-01

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运行在50%荣枯线以下之后重新回到扩张区间。

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1至8.3个百分点之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分别为0.2和1.5个百分点。

受访专家表示,10月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主要是受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台存量政策效果显现等因素支撑,但目前外需出现收缩势头,扩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也要注意原材料价格的重新上扬对中下游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预计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望逐步缓解需求不足约束,四季度PMI有望持续位于扩张区间。

供需两端同步回升

PMI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供需两端的同步回暖。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0.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

“预期改善带动生产提速是主要推动力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0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大幅上升至近6个月最高水平。这与10月以来钢铁、水泥、化工、汽车等主要行业开工率几乎全线反弹相印证。同时,伴随房地产支持政策大幅加码,10月楼市成交环比显著上行,而在支持“两新”政策的带动下,10月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销售也有明显起色。这些因素拉动10月新订单指数升至50%的荣枯平衡线,也是近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为宏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2005年以来,多数年份内10月制造业PMI低于9月水平,今年10月PMI在9月基础上继续上升,凸显出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面的成效。

这也集中体现在10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4.0%,较上月大幅上升2个百分点,为近21个月以来最大环比上升幅度。

相较于回暖向好的内需,外需收缩的情况有所加剧。10月份新出口订单回落0.1个百分点至47.3%,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外需对总需求的拖累有所加剧,预计受美国大选临近和全球需求放缓影响,外需不确定性增加将导致其对制造业的支撑延续偏弱。而本月新出口指数回落,也说明内需恢复是新订单指数回升的主要支撑,PMI进口指数回升0.9个百分点至47.0%,也对内需恢复形成了佐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提醒,目前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超过60%,市场引导的需求不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制约仍很严重。应继续加大扩大内需相关政策的力度,特别要加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对企业订单的强力拉动,带动企业生产投资恢复、就业形势好转、居民消费购买力显著提高。

原材料价格弹性上涨

生产和需求的同步回暖也带动了原材料采购量的快速回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采购量指数为49.3%,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为53.4%,较上月上升8.3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生产端恢复明显强于需求端,所以原材料的采购量和价格也率先恢复,原材料采购价格指数的明显回升也预示着接下来工业品价格(PPI)环比有望回升。而10月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回升也有助于企业整体盈利状况回暖。

伍超明认为,10月PPI同比降幅预计会收窄至-2.7%左右。但目前原材料购进价格已经升至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虽然较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至49.9%继续位于收缩区间,中下游成本压力有所加剧。

这份压力则更明显地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5%和49.4%,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

王青分析,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稳增长政策会首先对大宗商品等行业形成较强提振效应,而小型企业接近市场终端,景气水平更多受居民消费变化等终端需求牵动。这意味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还需尽快推进,进而向市场终端传导,特别是后期促消费政策需要进一步加码。

冷暖不均的情况也表现在行业的分化上,10月份21个细分行业PMI中有12个高于50%。突出变化是基础原材料行业受政策因素带动止跌回稳。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9.3%,较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升幅较为明显,是制造业PMI整体上升的重要支撑。而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则分别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展望后续,周茂华表示,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推进,地方政府资金加快使用,国内出台超预期财政、货币等增量政策效果持续释放都将形成正向的政策效应,预计制造业有望恢复扩张态势。

王青认为,目前还有部分一揽子增量政策“在路上”,11月和12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还有上行空间。这意味着四季度宏观经济景气度会明显改善。预计四季度GDP同比有望达到5.3%左右,增速较三季度上行0.7个百分点,进而顺利完成全年“5.0%左右”的GDP增长目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