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投资参考—咨询13980468832» 万亿美元“加仓” 中国资产重估 科技“七巨头”谁是真王者?

万亿美元“加仓” 中国资产重估 科技“七巨头”谁是真王者?

2025-02-21 10:20:09 来源 -- 作者

万亿美元“加仓” 中国资产重估 科技“七巨头”谁是真王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坪 2025-02-21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力量异军突起,正在全面深刻强烈地重塑着中国科技产业的国际强势形象和中国资产价值投资的新逻辑。值此国际机构重估中国资产的特殊时刻,21世纪经济报道将推出“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专题,全面剖析国际投资机构重估中国资产的深层逻辑,审视优质中国资产的内在价值与核心实力支撑。

中概科技龙头继续大涨。

美东时间2月18日,小米集团(ADR)上涨8.86%,腾讯控股(ADR)上涨4.75%,拼多多(PDD.O)上涨3.46%,文远知行(WRD.O)继上一交易日大涨83%后,再涨超28%,两天合计涨超135%。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单日收涨2.81%。

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新贵强势崛起,带动中概股与港股市场走出修复行情。高盛、摩根大通、瑞银、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行纷纷在研报中“看多中国资产”,一场围绕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浪潮正席卷市场。

截至2月18日,恒生科技指数自1月13日以来累计上涨33.57%,突破去年10月高点;DeepSeek概念指数2月以来飙涨逾45%,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近一个月大涨逾20%。A股市场上,外资机构密集调研科技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关于“中国七巨头”等概念不断被提及,上榜企业基本都属于AI、新能源、半导体等核心科技领域的龙头。

瑞银证券发布的《中国科技七姐妹:新工业革命领航者》研究报告引发市场热议,该报告首次提出对标美股“七巨头”的中国科技企业矩阵——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京东,认为这批企业将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

华泰证券则提出了“中国科技七巨头”,分别为小米、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

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代表的中国科技“七巨头”横空出世,成为此轮行情的“领跑者”。

“1月下旬以来开启的这轮行情,尤其是DeepSeek发布后引发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行情,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成交显著增加。在资金上,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以及外资参与度均显著增加。”艾德金融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向记者介绍道。

国际大行重估中国资产

科技的进步,是中国资产被另眼相看的关键。

回望过去十年的全球资本市场,美股一枝独秀。以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英伟达等为代表的美国科技“七巨头”,凭借14万亿美元总市值成为全球科技风向标,推动了美股长期走牛。

眼下,中国科技力量正以磅礴之势崛起。1月下旬,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发布,以低成本、开源、高性能等优势引发全球热议,同时,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崭露头角,引发了国际大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根据高盛经济学家的预测,人工智能将显著驱动生产率增长。未来十年,人工智能或累计推动中国生产率提升9个百分点。高盛结合趋势GDP增速以及收入与GDP增长的乘数效应,估算出人工智能对企业收入的影响。该项估算显示:若中国企业能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未来十年,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年度盈利增速有望平均每年额外提升1.1%。

高盛研究部预计,未来十年,AI的广泛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5%。此外,增长前景改善加之潜在的信心提升,预计将推动中国股票的合理价值提高15%~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摩根大通预期中国股票未来10年至15年的每年平均回报率为7.8%。即使中国股票已经出现大幅反弹的情况下,摩根大通仍然认为中国股票具备估值吸引力,对中国股票的看法为“增持”。

万亿美元“加仓”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看好中国资产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头,各大机构早已行动起来,“真金白银”加仓中国资产。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全球对冲基金以数月来最快速度涌入中国股市,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元。

美东时间2月10日,美国对冲基金大佬、亿万富翁投资人大卫·泰珀旗下AppaloosaLP向美国SEC提交了13-F文件。文件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该对冲基金全面增持了中概股和中国股票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其中,Appaloosa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增加18%,达到1180万股,目前价值超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阿里巴巴是其最大的持仓股,约占其投资组合的15.40%。

随着“七巨头”估值修复,资金开始挖掘二线标的。2月以来,哔哩哔哩(BILI.US)、快手(1024.HK)分别上涨24.46%、36.7%。

大量A股科技公司也频频获得外资机构的调研。其中,澜起科技(688008.SH)获得外资调研次数最多,为81家次;汇川技术(300124.SZ)、石头科技(688169.SH)紧随其后,分别获得外资调研次数为56次、49次。

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瑞士联合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花旗集团、汇丰投资、德意志银行以及法国巴黎银行等机构,频繁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明显加快了新产品备案的节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英国量化巨头宽立资本旗下的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只产品——宽立中国钻选CTA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在今年1月24日完成备案。

全球知名对冲基金英仕曼旗下的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在今年1月备案了一只新产品——英仕曼目标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资产的重估才刚起步。”摩根大通亚太股票策略主管刘鸣镝总结,“当企业盈利、地缘缓和与资本流动形成合力时,港股及中概股有望进入长期上升通道。”

重估只是起点

当前国际投资者涌向中国科技股,以“DeepSeek时刻”叙事大幅增持中国资产。但不容回避的是,尽管有众多投资分析报告颇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积极配置中国资产的合理性,但这毕竟只是一种主流的市场预期和共识,尚不能将其视同事实。

近来,已有理性的声音对市场上各种AI概念的炒作发出预警,认为中国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AI技术落地与生态健康化道阻且长,必须继续强化对硬科技的投入,全力攻坚底层技术与卡脖子领域,加大基础科学研究与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扶持,避免概念炒作引发“AI泡沫”,扭曲创新发展。

艾德金融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短期看,DeepSeek主导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或仍将持续,“但我们也注意到近期相关概念波动有所加大,短期可能存在静态透支。”

目前市场做多中国科技股是技术突破、政策红利与资本叙事共振的结果,既有估值修复,也存在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在香港市场配置的预期;既有南向资金大规模流入,也有市场“害怕错过”情绪的推动。因此,市场应该客观看待,警惕泡沫化风险。

而在这场“生产力革命”背后,更深层的博弈在于全球科技话语权的重塑。技术生态的系统性进化,不仅扭转了中国企业“创新追随者”的刻板印象,更展现超越之姿,将科技竞赛推向新维度。这场资本与科技的共舞,既是全球格局重塑的缩影,更是中国硬科技崛起的新起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