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全球外汇能源信息» 多重因素支撑 沪铜创八个月新高

多重因素支撑 沪铜创八个月新高

2025-03-13 09:08:43 来源 -- 作者

多重因素支撑 沪铜创八个月新高


期货日报|2025年03月13日

目前海外宏观市场相对动荡,但对铜价缺乏趋势性影响。铜价将继续受到供应紧张和下游消费平稳回升驱动,或走出先扬后抑行情。

3月12日,沪铜主力2505合约高开高走,收盘报79470元/吨,涨幅2.04%。夜盘交易时段,沪铜2505合约盘中最高触及79970元/吨,创八个月新高。市场人士认为,此轮铜价上涨受美元走弱、国内外市场套利行为及供需基本面改善等多重因素驱动。

“国内‘金三银四’消费旺季即将来临,产业买盘为铜价下方提供支撑。”新湖期货铜研究员李瑶瑶称,从历史走势来看,这个阶段铜价易涨难跌。

从消息面来看,据SMM消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旗下冶炼厂已采取减产、提前大修并延长时间、计划外大修等措施,冶炼厂联合检修忧虑短期明显提升,对铜价形成提振。

从基本面来看,国元期货铜研究员范芮认为,供应方面,矿石供应整体紧张,进口铜精矿加工费维持负值,并且持续下调;国内废铜回收流转加快,但废铜贸易商对美国废铜进口态度较为谨慎,废铜供应整体不足,阳极铜供应目前有所回升,但受制于废铜原料紧张,阳极铜对冶炼厂的原料缓释效果暂不明显。据SMM调研,3月国内有三家冶炼厂有检修计划,涉及精炼产能98万吨、粗炼产能80万吨,较2月检修力度扩大,冶炼厂减产为市场隐忧。需求方面,空调行业最为积极,目前仍为空调行业生产提升期,出口订单仍将对空调生产带来一定积极影响,考虑到本冷年生产的提前启动以及空调外销周期,空调生产恐难以回到去年3月的水平。线缆和汽车行业需求在3月迎来季节性回升。

“年初至今,铜精矿现货TC持续下行,已降至负值。Panama矿山2025年复产概率下降,全球铜矿紧缺形势较为严峻。”李瑶瑶称,在炼厂亏损的压力下,海外冶炼厂或率先开启减产,2025年全球铜矿供应增速下降有望传导至冶炼端。另外,受关税干扰,国内贸易商自去年年底便开始停止从美国进口废铜,今年一季度国内进口废铜或大幅下降,而且2024年高铜价透支了国内部分废铜隐性库存,2025年国内废铜供应也将收紧。国内炼厂受制于矿端和冷料端原料的短缺,产量释放存不及预期的可能,下半年或面临无法采购到足够原料被迫减产的情况。

“需求端,虽然2024年新能源增速已明显下滑,但全球新能源基数已显著提高,增速放缓也不改变对铜消费的增量提振。”李瑶瑶认为,国内稳增长意愿较强,在财政等一系列政策提振下,国内经济有望进一步修复,而且从2024年开始国内电网投资迎来高增长。2025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投资将超6500亿元,同比增长8%。2025年国内铜消费增速预计回升至4.6%,全球消费增速回升至3%。2025年全球铜供需格局有转至紧张的可能。

库存方面,交易所库存结构有所变化。从全球交易所库存情况来看,LME目前24.42万吨的铜库存水平依然处于高位;上期所铜库存自今年开年起持续增加,3月第一周小幅下降,目前维持在26.74万吨的偏高水平;COMEX铜库存结构变化与LME在时间和节奏上高度一致,不过COMEX库存近期维持在9.2万吨附近的高位水平。需要注意的是,LME和COMEX的库存累积与市场在金属关税忧虑下的提前布局有较大关系,并不会直接对铜价构成利空影响。

展望后市,范芮表示,目前海外宏观市场相对动荡,但对铜价缺乏趋势性影响。铜价将继续受到供应紧张和下游消费平稳回升驱动,或走出先扬后抑行情。

李瑶瑶表示,短期来看,在美国关税影响下,COMEX与LME价差持续走扩。在可观的套利空间驱动下,全球的铜正陆续运往美国。国内铜出口窗口已打开,炼厂将国内的铜运往海外。近两周国内以及LME库存均开启去化,且LME去化进度较快。国内消费旺季来临,全球铜现货市场紧缺局面或持续,对铜价形成提振。全球制造业的景气为铜价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宏观环境,但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走弱对铜价有所压制。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将推升美国国内通胀,高利率背景下,美国经济下滑将成为铜价上涨的隐忧。后续需重点关注美国经济运行情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