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全球外汇能源信息» 从暴跌到反弹,CME仓库里塞满了铜!铜价的大行情现在才开始?

从暴跌到反弹,CME仓库里塞满了铜!铜价的大行情现在才开始?

2025-04-16 05:19:58 来源 -- 作者

从暴跌到反弹,CME仓库里塞满了铜!铜价的大行情现在才开始?


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闪电战”让“铜博士”遍体鳞伤。

上周铜市场的混乱只是全球动荡的一小部分,因为市场随着特朗普变幻莫测的关税政策剧烈波动。

但就铜而言,这种金属因其能够诊断整体经济健康状况而被称为“铜博士”,其关税计算却复杂得多。市场试图同时将全球制造业活动面临的广泛关税威胁以及美国对铜进口的特定关税威胁纳入定价。

在价格剧烈波动的同时,实物供应链也在重新配置,因为交易商纷纷将铜运往美国,以赶在未知的关税截止日期之前,这反过来又使得其他地方的供应开始紧张。

过山车般的行情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在4月7日跌至17个月低点,每公吨8105美元,此前中国对美国关税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

随后,美国实施90天关税暂停期 ,电子产品也获得了豁免,这引发了价格的剧烈反弹,重新回到每吨9000美元以上。

LME的期限价差从升水转为贴水,又重新回到升水。

LME铜价格与在美国CME交易的美国铜期货价格之间的套利尤其疯狂。CME相对于伦敦价格的溢价从4月初的每吨1,600美元暴跌至4月8日的230美元,但此后又反弹至超过1,000美元。

这种剧烈波动表明,期货、价差和套利头寸被迫平仓。显然,这种过山车般的行情对一些投资者来说太过惊险。

关税之忧
铜对特朗普关税的最初反应表明,市场认为制造业活动和铜需求可能受到的潜在打击有多负面。分析师们迅速下调了价格预测,担心全球经济增长会受到抑制。

花旗银行现在预计铜价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跌至每吨8800美元,该行警告称,大宗商品市场仍未充分反映需求可能受到的全部潜在影响。

该行在4月7日的研究报告中表示,这与2015年铜价下跌至每吨4000美元的下行通缩螺旋“有一些相似之处”。

事实是,没人真正知道特朗普的关税“轮盘赌”接下来会转到哪里。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对铜价的负面影响。

运往美国的快船
铜被排除在特朗普的报复性关税之外,但这可能是因为白宫正在等待对美国铜进口的第232条国家安全调查结果。

政府官员暗示铜关税可能会更早而不是更晚出台,但在正式公告之前,人们竞相将尽可能多的金属运往美国,以赶在截止日期之前。由此导致的实物供应链重组现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CME铜库存正在上升,铜每天都在流入新奥尔良的交易所仓库。巴尔的摩的CME仓库上周收到了6,614短吨(6,000公吨)的金属,这是自2012年以来该地点的首次活动。

CME的名义库存总量为119,772短吨,目前已达到201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且仍在上升。

相比之下,LME铜库存自2月起一直在下降,上周末触及9个月低点207,825公吨。

有仓单的库存仅为116,250吨,反映出目前有大量金属正在等待实物装运,以填补美国铜溢价所吸引的潜在供应链缺口。

上期所铜库存提前见顶
这种效应甚至延伸到了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库存总是在春节期间飙升,今年也不例外。但今年2月的库存峰值268,337公吨,不仅低于去年,而且持续时间也比去年短得多,去年的假期库存盈余一直持续到6月。

上期所铜库存现在又在快速下降,上周减少了近43000吨,至182941吨。作为衡量铜进口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洋山铜溢价从2月的每吨35美元低点飙升至87美元。这种现象表明铜供应正在收紧。

今年1月和2月,中国精炼铜出口量同比增长近一倍,达到50000吨,其中包括1200吨直接运往美国的铜。

关税的张力
铜的微观和宏观动态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原因却相同。从宏观角度看,铜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市场对全球贸易局势升级对世界经济负面影响的担忧。

但在微观层面,美国对铜征收关税的特定威胁正在扭曲正常的贸易模式,并导致LME和上期所铜库存下降。

宏观和微观因素最终会趋于一致,但关税影响的碰撞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波动。系好安全带,过山车之旅尚未结束。

(文章内容源自路透社专栏作家Andy Home观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