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美联储预测变脸,特朗普开启“黄金时代”的梦想泡汤?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投资参考—咨询13980468832» 美联储预测变脸,特朗普开启“黄金时代”的梦想泡汤?

美联储预测变脸,特朗普开启“黄金时代”的梦想泡汤?

2025-06-21 05:24:34 来源 -- 作者

美联储预测变脸,特朗普开启“黄金时代”的梦想泡汤?


2025-06-20

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短期前景已经被特朗普早期政策重塑,完全不能与去年底的大好形势相提并论。

在美联储官员看来,特朗普并未兑现1月就职时关于“美国黄金时代从此开启”的承诺。相反,目前看来,其政策正拖累经济、推高失业率与通胀,且悬而未决的关税争议可能在未来几周引发新冲击。

美联储的应对之策是:将计划中的降息推迟至秋季,待关税及其他政府优先事项的争议尘埃落定,并预计最终降息节奏放缓、终端利率更高。实际上,美联储决策者已在展望中纳入更高借贷成本,以防范通胀——他们如今预计未来数月通胀将高于特朗普第二任期就职前的预期。

这对特朗普而言并非好消息,他此前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愚蠢”,指责其未立即降息。对期盼更低融资成本的美国消费者和购房者而言,美联储的做法亦非佳音。同时,这也使美联储与其他持续降息的央行步调不一。

但这凸显了特朗普早期政策(尤其是关税措施)对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短期前景的重塑。去年底,该经济体还被视为将持续超趋势增长、实现充分就业、通胀稳步降至美联储2%目标。而六个月前决策者预期的连续降息,已被更谨慎的路径取代——他们在等待特朗普对关税的最终决策,并观察就业市场、消费支出及通胀的演变。

“我们认为今夏将从关税动态中获取更多信息。”鲍威尔当地时间周三告诉记者。此前美联储连续第四次会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0%区间,并发布新预测显示今年底通胀大幅上升,此后缓慢回落。

特朗普抓住近期疲软的通胀数据主张降息,周四重申美联储应将基准利率近乎腰斩,并于本周早些时候提及欧洲央行等仍在宽松货币政策。

而鲍威尔提及已实施的关税影响时称:“我们此前预计它们至今影响有限,事实也确实如此……未来数月我们将观察其实际影响程度,这将左右我们的思路。”

9月降息存疑

虽然当前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在9月16-17日会议降息,但这很大程度取决于鲍威尔“观望之夏”的进展。

特朗普最激进的关税计划(4月初“解放日”宣布的对多数贸易伙伴征税)因美债收益率飙升、股市下跌、经济学家预测美国衰退而推迟,缓冲期将于7月9日结束——包括欧盟在内的国家需在此前达成协议,否则将面临高额进口税(对欧盟为50%)。目前美国仅与英国达成有限协议。

尽管美联储本周新政策声明称,自5月6-7日会议(当时贸易问题波动剧烈)以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已减弱”,但7月9日的截止日期可能迅速改变局面。“我们尚未有任何信心判断最终结果。”鲍威尔称。

在上月会议上,美联储工作人员预测今年衰退的可能性“几乎与基线预测(增长放缓但持续)相当”。此后情况略有改善,鲍威尔当地时间周三称经济仍“稳健”,并补充说,随着最严厉关税的风险消退,企业已开始琢磨如何适应更温和的征税。

“4月后企业一度震惊……如今人们正逐步适应,氛围比三个月前积极建设性得多。”他说。股市也走高,推动美元地位削弱论的美债收益率飙升也已缓解。

黯淡的经济前景

但仅仅是避开衰退的前景与美联储去年底预期的“软着陆”相去甚远。当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持续超趋势增长,通胀正趋向2%目标,美联储预计将稳步降低借贷成本。

鲍威尔在去年12月17-18日会议后称,“美国经济表现非常非常好”,“前景相当光明。”但如今前景已黯淡。

在本周发布的预测中,美联储决策者对GDP增长的中位数预期从12月的2.1%降至1.4%,远低于趋势水平,失业率预计从当前4.2%升至年底4.5%——这将是除疫情失业激增外,自2017年初特朗普首届任期开始以来的最高水平。鲍威尔曾称“逐步下降”的通胀,如今预计年底将升至3%,并至2026年仍高于目标近0.5个百分点。

美联储GDP、失业率、通胀和利率预期的变动

鲍威尔称就业市场仍稳健,但警告该评估可能变化,决策者已表示若就业走弱,政策预期可能迅速转变。

“劳动力需求在软化,”鲍威尔说,“裁员不多,但新增就业也不多。如果人们失业了,难以找工作……这是我们密切关注的平衡点,因为在出现大规模裁员且求职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失业率将很快上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