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全球外汇能源信息» 未来非农仅3万也算正常?特朗普移民政策“搅乱”就业数据

未来非农仅3万也算正常?特朗普移民政策“搅乱”就业数据

2025-07-03 19:27:49 来源 -- 作者

未来非农仅3万也算正常?特朗普移民政策“搅乱”就业数据


2025-07-03

美联储官员在特朗普不断施压的背景下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重启降息的时间点将会更早。然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却可能让决策者更难判断市场的真正状况,使得本就分歧严重的美联储在决定何时以及多大幅度降息时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总的来说,如果放缓是由于移民减少,而非劳动力需求下降,那么美联储降息可能会是一个错误,甚至可能引发通胀。另外,经济学家称,移民政策导致就业市场供需平衡所需的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未来就算降低至3万人,可能也不算大问题。

特朗普移民政策带来的决策困境
近年来,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收紧移民的举措,包括取消数十万移民的合法身份,以及在洛杉矶等城市的工作场所开展高调的移民突袭行动。他还加强了美墨边境的安保,并公开威胁每年驱逐多达一百万名务工人员。

此类政策的全面影响尚不明朗,但几乎所有分析师都预计,今年移民人口将大幅放缓,甚至可能出现下降。这或将迫使依赖移民劳动力的雇主为填补岗位而争相提薪,并可能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出现短缺。

移民劳动力的减少对美联储而言是个大问题,这将使其难以判断,就业增长的放缓是源于劳动力需求下降,还是可用员工减少,亦或两者兼而有之。与此同时,劳动力供应缩水还可能在关税之外带来新的通胀压力。

前美国劳工部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斯蒂文森表示,

“美联储正处于一种极具挑战的境地。他们必须非常小心,确保所观测到的确实是疲软的劳动力需求,而非特朗普政策导致的劳动力供给收缩,这一点非常棘手。”

美国劳工部将于周四公布最新非农报告,预计数据显示就业增速将继续逐步降温。许多预测机构预期,下半年招聘增速或将进一步、甚至大幅放缓。

通常情况下,如果温和通胀伴随就业放缓,就会向美联储发出明确信号,要求下调借贷成本以刺激需求、防范衰退。但此次就业增速的减缓或仅仅反映劳动力增长放慢。

前美国商务部经济学家科尔科指出,“我们对每月就业数据好坏的判断需要调整。”

就业供需平衡状况已发生改变
在评估就业市场健康状况时,经济学家通常将每月新增就业人数与“供需平衡”招聘规模进行比较:即恰好能够满足劳动力增长所需的新增就业水平。

低于这一平衡水平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因为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难以找到工作;高于该水平则会推动失业率下降。一旦新增就业长期保持在平衡线以上,公司之间为了吸引有限的劳动力将展开竞争,从而加快工资上涨,最终可能引发更高通胀。

这一供需平衡水平会随着人口结构(如婴儿潮一代老龄化)或社会趋势(如大学入学率上升)而变化。但近年来,该水平波动幅度远超以往: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导致数千万人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随后又因移民数量大幅波动而剧烈变动。

如今,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同供需平衡水平已下降,且随着特朗普移民政策全面生效将进一步下滑。但具体估算却差异巨大,从每月从5万到15万不等。

这意味着即便本周公布的就业人数增幅约11万,也难以形成共识:究竟是超过了供需平衡线,还是仍在其下方?耶鲁预算实验室经济学主管泰德斯基感叹道,

“现在要将就业增长视为可靠的经济健康信号,实在太难了。”

非农仅3万也无需恐慌?
泰德斯基等经济学家表示,他们对月度非农就业增幅关注减少,更多聚焦失业率,因为它能更直接反映劳动力供需是否平衡。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埃德尔伯格也认为,“失业率终将成为更有用的衡量标准。”

此外,经济学家们还会关注职位空缺数量、失业金申请人数及离职率;许多人还会留意工资增长迹象,因为即便就业增速放缓,若薪资上扬,则表明劳动力市场仍在升温。

但这些指标同样存在局限:失业率基于的家庭样本较小,不如大型企业调查可靠;最可信的工资数据每年仅发布四次;不同指标在短期内往往相互矛盾。

这种情况加大了官员们在解读市场信号时产生分歧的风险。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卢泽蒂指出,即便官员达成共识,也可能难以向投资者和公众清晰传达他们的判断。

政治分歧更将加剧美联储的挑战。特朗普近日多次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责其不满足降息要求让国家损失惨重,并亲笔致信予以谴责。鲍威尔迄今淡然应对,称劳动力市场依旧强劲,尚未出现降息必要。

6月会议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一致决定连续第四次按兵不动,鲍威尔会后表示,“劳动力市场并未呼唤降息”,并补充称“如果我们确实发现疲软,将改变立场。”

尽管大多数官员支持观望态度,但两位特朗普提名的理事却主张7月就应行动。如果就业减速持续,降息压力势必增强,但若减速源自劳动力供给减少,而非需求疲软,则降息恐会误伤,引发更高通胀。

埃德尔伯格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一份报告中估算,到今年年底,平衡招聘规模或降至每月仅1万人;届时,未来数月新增岗位数料将大幅下滑。但她担忧,普通民众乃至许多经济学家仍会对这种放缓过度惊慌,

“要让大家接受每月3万的就业增幅无需担忧,绝非易事。”

美联储此时仍沉浸在疫情后低估价格压力的错误教训中,当时他们低估了疫情时封锁经济所带来的通胀压力,结果通胀攀升至四十年来新高。尽管通胀已回落,却仍未触及两成目标;而特朗普的贸易与移民政策又激化了人们对通胀再度加速的担忧。

摩根士丹利前美联储经济学家卡彭特认为,让通胀再次失控“比经济略微过度放缓要大得多的错误”,并表示美联储总可通过更激进降息来补救。他预计经济降温会抑制劳动力需求,失业率上升与供给减少并存,仍倾向于今年维持利率不变,并在2026年逐步大幅降息。

斯蒂文森警告称,美联储若频繁摇摆政策,例如九月降息而半年后又被迫加息,将严重损害其公信力。“如果既有可能朝降息方向,也有可能朝加息方向,就应该继续等待更多数据,”她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