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中信证券:上半年金属行业盈利增速进一步抬升 板块有望延续强势运行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投资参考—咨询13980468832» 中信证券:上半年金属行业盈利增速进一步抬升 板块有望延续强势运行

中信证券:上半年金属行业盈利增速进一步抬升 板块有望延续强势运行

2025-09-14 07:17:45 来源 -- 作者

中信证券:上半年金属行业盈利增速进一步抬升 板块有望延续强势运行


 2025-09-13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上半年,金属板块盈利增速进一步抬升,板块保持强势运行。细分板块中,稀土和钨、镍钴锡锑和铜表现优异。金属板块分红和基金持仓也处于上升态势。板块持续上涨带动估值水平升至2022年以来高位,但距离2021年高点仍有空间,细分品种铝、锂、镍钴锡锑低估值优势突出。展望后市,该行看好金价在降息开启后再创新高,铜价有望受益于强劲的基本面继续上行。供应扰动催化电池金属的底部机遇,稀土和钨的战略价值依然突出,铝板块的盈利和估值有望共振向上。此外建议关注与固态电池和AI服务器相关的材料标的。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行情回顾:金属行情全面上涨,稀土和钨等稀有金属表现突出。

2025年初至今,中信有色金属指数上涨52.5%,跑赢沪深300指数34.8ppts;二季度至今(截至8月29日,下同)中信有色金属指数上涨35.8%,跑赢沪深300指数20.1ppts,2025年初至今金属板块涨跌幅排名全行业第2位。细分板块方面,稀土磁材、钨和镍钴锡锑指数表现最佳,2025年初至今上涨123%、91%、67%,铜和黄金分别上涨53%、43%,铝和锂板块涨幅靠后,分别为31%、22%。

业绩与估值分析:金属行业盈利增速抬升,铝、锂和镍钴锡锑板块估值较低。

202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营收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5%;25Q2板块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18.9%,环比+16.3%/14.5%,增速较2024年同期均大幅上行。细分板块方面,稀土及磁材、黄金和铜板块表现最为突出,25H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24.1%/58.8%/40.2%,铝板块增速偏低为1.5%,锂板块则同比下跌87.6%。25Q2环比数据方面,黄金、镍钴锡锑和钨环比增长49.1%/45.2%/43.8%,表现出色,铅锌和铝相对偏弱,为-15.7%/6.1%。截至2025年8月29日,有色金属板块市盈率(TTM)为21.2倍,市净率为2.8倍,达到2022年以来高位,但距离2021年高点仍有空间。细分板块中铝、铜、镍钴锡锑PE估值较低,2025年预测PE仅为11/15/18倍;锂和铝板块PB估值较低,当前仅为1.8/1.9倍。

持仓与分红分析:基金持续增仓工业金属,行业中期分红改善显著。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有色金属行业基金持仓市值为1270亿元,持仓规模在全市场30个行业中排名第9位;持仓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的比重为1.8%,较2024年底基本持平,总体处于高位。分板块看,工业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板块持仓比重分别为2.3%/0.8%/0.9%,工业金属和贵金属继续呈现增配趋势和高配状态。个股方面,铜和黄金相关个股增仓明显,铝则表现为集中减仓。2025年上半年,金属行业总体分红比例达到15.0%,同比提升5.6ppts;较全部A股整体分红比例的差距由9.5ppts收缩至5.4ppts。2025年上半年,工业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板分红比例分别达到16.9%、8.4%和9.8%。

金属行业行情展望:板块全面走强行情有望延续。

展望后市,我们看好金价在降息开启后再创新高,价格或冲击4000美元/盎司;铜价有望受益于强劲的基本面冲击10500美元/吨,且板块估值抬升趋势明确。供应扰动催化叠加板块高切低趋势下,电池金属底部机遇值得重视。此外,稀土和钨的战略价值依然突出,铝板块的盈利和估值有望共振向上。金属材料板块,我们预计固态电池和AI服务器等主题将延续高景气度,相关材料如固态电解质、铜箔等或将受益。

风险因素:

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国内经济复苏程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经济衰退的风险;美联储降息程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供给增长速度超预期风险;企业海外资产的经营风险;企业新增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安监、环保形势严峻程度超预期的风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