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石油市场的真相?摩根士丹利:OPEC增产有名无实、闲置产能更低、真实需求更强劲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全球外汇能源信息» 石油市场的真相?摩根士丹利:OPEC增产有名无实、闲置产能更低、真实需求更强劲

石油市场的真相?摩根士丹利:OPEC增产有名无实、闲置产能更低、真实需求更强劲

2025-10-19 14:53:55 来源 -- 作者

石油市场的真相?摩根士丹利:OPEC增产有名无实、闲置产能更低、真实需求更强劲


10-18

摩根士丹利称,各机构对OPEC产量估算分歧达250万桶/日。若采用更准确数据,将揭示三大真相:OPEC增产只是配额追赶实际产量,并非真正新增供应;真实闲置产能仅约290万桶/日,远低于预期;全球石油需求被系统性低估。预计基于更强劲的潜在需求和有限供应增长空间,市场或在2027年下半年重新平衡,布油有望回升至65美元/桶。

全球石油市场可能被“假数据”蒙蔽多年。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揭示,OPEC的增产或只是数字游戏,真实闲置产能远低于想象,而被忽视的强劲需求,正悄然改写油价未来的走向。

10月18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揭示了石油市场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各大数据提供商对OPEC原油产量的估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分歧,差距高达250万桶/日。

该行首席分析师Martijn Rats团队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如果采用更准确的产量数据,将得出三个颠覆性结论:OPEC的增产计划实际上"有名无实"、真实闲置产能远低于预期、全球石油需求比普遍认知更加强劲。

研报称,首先,OPEC宣布的增产计划可能"有名无实"——产量配额的提升只是在追赶已经存在的实际产量,而非真正释放新增供应。其次,这意味着OPEC的真实闲置产能远低于普遍预期,目前仅约2.9百万桶/日,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最关键的是,如果OPEC产量确实被低估,而这些原油并未进入可观测的库存,那么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全球石油需求及其增长同样被系统性低估。

摩根士丹利则据此调整了预期:尽管短期内供应过剩压力仍将推低油价,但基于更强劲的潜在需求和有限的供应增长空间,石油市场可能在2027年下半年重新平衡,届时布伦特原油有望回升至65美元/桶。

OPEC产量数据迷雾:分歧达到创纪录水平

研报称,石油市场的核心矛盾正在于一个日益棘手的难题——OPEC产量数据的可靠性。

摩根士丹利追踪的六家专业数据提供商——Argus、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Aspects、国际能源署、Rystad和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对OPEC原油产量的估算在2020-2022年期间误差仅为400-500千桶/日,但从2023年初开始出现分化,到2025年分歧已扩大至常态性超过1.5百万桶/日。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加入Petro-Logistics的数据后,分歧进一步扩大。2025年9月,最高估值与最低估值之间的差距达到每日250万桶——这一数字与大摩预测的2026年市场过剩量相当,绝非可以忽略的统计误差。

在咨询了大量实物交易市场人士后,大摩得到的反馈出人意料:多数业内人士认为Petro-Logistics的估算"最为准确"。该机构专注于OPEC产量估算已超过45年,基于庞大的信息来源网络、卫星油轮追踪和政府报告,并提供透明的数据构建方法。

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Petro-Logistics的较高估算确实更接近真相,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市场对OPEC产能、需求和再平衡路径的理解。

OPEC增产承诺的真相:配额追赶实际产量
摩根士丹利称,OPEC今年的增产计划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今年3月,OPEC宣布开始解除总计每日220万桶的减产配额,并在9月完成。随后,OPEC又开始解除另一层每日165万桶的减产,以每月13.7万桶的速度推进,按此速度将在2026年9月完成。

这种快速解除减产的做法令人惊讶,尤其是在多数分析师(包括摩根士丹利)已经预测未来几个季度将出现大量过剩的背景下。然而,Petro-Logistics的数据显示:

这些产量实际上已经存在。2025年9月的产量数据已经超过了完全解除165万桶/日减产后的隐含产量水平。

摩根士丹利表示,换言之,如果这一数据准确,OPEC解除减产并非真正增加产量,而只是让配额追赶实际产量。这一点已经有所体现:

3月至9月期间,虽然解除了250万桶/日的减产(包括阿联酋30万桶/日的基准调整),但OPEC实际产量仅增加了约85万桶/日。

闲置产能远低于预期
闲置产能是石油市场的重要"安全垫",决定了OPEC应对供应中断或需求激增的能力。

摩根士丹利认为,如果OPEC产量确实比多数数据提供商显示的更高,那么其闲置产能,以及未来的供应增长潜力很可能也更低。

研报指出,利用国际能源署对OPEC产能的估算,结合Petro-Logistics的最新产量数据,当前OPEC的闲置产能约为2.9百万桶/日,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通过数据指出,290万桶/日的闲置产能,仅占全球石油消费的约2.8%,且历史上健康的闲置产能通常在400-500万桶/日。

摩根士丹利认为,这对中短期供应前景具有重要意义。从长期看,OPEC国家可以通过进一步投资扩大产能,但在2026-2027年的时间框架内,现有闲置产能基本决定了可能的产量增长空间。

如果这一缓冲空间确实有限,市场对OPEC大规模增产能力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

真实需求可能被系统性低估
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强调,最重要的发现是:如果OPEC产量确实更高,这可能意味着石油需求,以及需求增长比普遍认为的更加强劲。

表面上看,Petro-Logistics对OPEC产量的更高估算似乎对油价不利,毕竟这意味着更多供应。但这忽略了一个关键动态:这些额外的石油去了哪里?

在全球层面,进出口相互抵消,因此只有两种可能:1)被消费了,即需求也被低估;2)被储存在我们无法观察到的设施中。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表明,不可观测的储存不太可能是完整解释。自2023年初以来,IEA与Petro-Logistics对OPEC产量估算的累计差异达到8.2亿桶原油,相当于全球可观测原油库存总量(56亿桶)的15%,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两倍。

摩根士丹利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库存在如此短时间内积累,石油市场不可能不注意到。OECD国家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可靠的库存数据,非OECD国家的卫星数据也已相当成熟。这些因素表明,这8.2亿桶中的大部分并未被储存,而是被消费了。

研报称,这一推论并非纯粹臆测。油市规模庞大,确实存在多个数据盲区。

目前IEA与Petro-Logistics对OPEC产量的估计差异约相当于全球石油需求的1%。考虑到俄罗斯以及中东、非洲大部分地区的石油消费数据报告有限,约1%的需求被"遗漏"完全有可能。

事实上,仅各数据提供商对2025年上半年全球石油液体需求的估计,Argus为10230万桶/日,而标普全球大宗商品为10500万桶/日,差距也达到270万桶/日。

需求增长趋势可能更为强劲
摩根士丹利指出,更关键的是,这种产量估算分歧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扩大的趋势。2023年之前,IEA与Petro-Logistics的估算差异很小且相对稳定。但自2023年初以来,这一差距以每年约36万桶/日的速度扩大。

研报称,如果这些石油的大部分被消费而非储存,这就提出了一个假设:石油需求增长可能也更高,可能也是每年36万桶/日。

两个背景信息支持这一假设:

第一,炼油利润率表现强劲。今年炼油利润率通常保持强劲,虽然大部分可归因于炼厂关闭、停工和物流问题,但在当前利润率水平下,炼厂有充分动力尽可能多地加工原油并转化为成品油。这种市场状况在历史上不太可能出现在需求"疲软"而非至少"合理"的情况下。

第二,全球炼厂开工率增长放缓异常。除了约每日100万桶的直接原油使用外,炼厂加工量构成了"原油需求"的绝大部分。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前的10年(以及更早的20-30年),炼厂开工率以每年约100万桶/日的稳定趋势增长。然而,自2023年初(正是OPEC产量估算开始分歧的时点)炼厂开工率的增长趋势大幅放缓至每年仅54万桶/日。

摩根士丹利:油市短期承压,中期再平衡
摩根士丹利承认,以上分析并非精确科学,但在数据如此分歧的情况下,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短期承压:非OPEC产量正经历大幅扩张期,OPEC也在向市场增加供应(尽管可能少于配额显示的量)。

同时,随着夏季强劲的旅行需求结束,需求通常在这个时期走弱。这些因素结合仍然指向石油市场出现相当大的过剩,摩根士丹利估计2025年四季度约为每日200-250万桶,2026年上半年增至约300万桶/日。

鉴于最近非OPEC供应增长和全球库存增加略强于预期,摩根士丹利进一步小幅下调了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

中长期前景改善:摩根士丹利表示,上述讨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此后的时期。

非OPEC增长可能在2026年一季度后结束。大摩此前研究识别出2025年有大量新油田投产,但2026年的清单要短得多。如果OPEC产量确实已经较高,预计2026年OPEC产量也将大致保持稳定。这意味着当前强劲的供应趋势不应被简单外推。

但需求趋势可能不同。如果上述讨论有效,这表明潜在需求趋势实际上相当稳健。如果2026年上半年的供应过剩导致油价进一步下跌,这将有助于缓和通胀、支持全球经济,并可能提振石油需求。与供应趋势不同,需求趋势可能可以向前投射。

这种因素组合指向一个可能在2026年上半年非常大、但之后缓慢开始再平衡的供应过剩。摩根士丹利预计石油市场可能在2027年下半年前后重回平衡状态,并据此引入65美元/桶的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