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黄金“后千元时代” 2011年黄金牛市仍可期【中国信息报】

黄金“后千元时代” 2011年黄金牛市仍可期【中国信息报】

2011-02-02 10:21:02 来源 -- 作者

黄金“后千元时代” 2011年黄金牛市仍可期

2011年02月02日  陆文军 刘薇 彭力【中国信息报】

涨,无疑仍是2010年全球黄金市场的关键词。中国因素更是开启了黄金的“后千元时代”。从年初的不到“千一”,到年尾激战“千四”,中国黄金市场一再登高,突破,再登高,再突破。2010年,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动荡,经济复苏走势不确定,全球通胀压力加剧,黄金再次印证了“硬通货”难以替代的地位。2010全年,黄金牛气几乎没有停歇,随着其他市场的动荡不定,黄金的人气急剧上升。

  展望2011年,中国的黄金牛市仍值得期待。一是2010年国际现货金价没有出现明显的投机溢价,这为2011年的市场运行打下了良好基调。二是以欧债危机为主,流动性忧虑为辅,这两个影响2010年黄金牛市的主要因素都有利于提振黄金市场。

2010年黄金开启“后千元时代”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黄金在金融动荡中备受追捧。继2008年国际金价首次突破每盎司900美元;2009年再破1000美元大关,“千斤顶”已不复存在。

  近10年的黄金牛市,金价已上涨了4倍以上。尤其在金融危机袭来,全球市场剧烈动荡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风险“稳定器”和资产“避风港”,不断刷新国际金价的基准线。而在2010年,黄金实际上已真正开启了“后千元时代”,短短一年间,金价几乎超越了大部分机构的预期,不但连续创出新高,还在年末数次登上1400美元的“新巅峰”。

  2009年年末,黄金在冲上每盎司1200美元的关口后出现急速回落,本以为黄金自2001年以来的长期牛市将就此打住。然而,2010年黄金市场却出现了“金价不怕创新高,千元时代只等闲”的局面,金价在“千斤顶”以上再接再厉,至2010年11月,国际现货金价首破每盎司1400美元,随着年底震荡加剧,金价在“千四”附近反复盘整。

  2010年的金价分别在上半年的4至6月和下半年的9至10月份经历了两轮爆发。黄金专家、兴业银行分析师蒋舒指出,2010年的金价追随着美元汇率和欧债危机两条主线,年内两次大涨均与两条主线息息相关。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黄金其实是在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变革中寻找新的历史定位,也是全球性对于30多年来黄金去货币化的一次反思。”中国黄金投资分析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周洪涛研究发现,虽说推动本轮黄金大牛市的重要因素是美元持续贬值,但实际金价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美元贬值幅度。

  周洪涛分析,近10年来,美元指数最高出现在2001年“9·11事件”之前,曾达到121.02,而最低点出现在2010年11月的75.63,下跌了37.51%;而黄金在此期间,最低价在2001年达到每盎司253.55美元,最高价出现在2010年12月初的每盎司1430.55美元,涨幅达到464.20%。“可见近10年来的金价飙升是对黄金价值的一种确认,黄金的独特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支撑了金价持续走高。”

  2010年黄金热点:

  民间投资爆发性增长

  除了欧债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外,2010年黄金市场的热点莫过于中国因素的凸现。中国黄金市场的2010年,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首次突破了每克300元大关,而且勾勒出中国未来黄金市场发展宏大蓝图的黄金市场新政策也呼之欲出。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部委意见将未来黄金市场发展与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全局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未来黄金市场的发展,要服务于我国黄金产业发展大局,立足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着力发挥黄金市场在完善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六部委联合发文一出,在国内外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因素无疑将在未来金价长期趋势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实际上,中国黄金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已今非昔比。2009年我国黄金生产达到313.98吨,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为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基础已初步形成,黄金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不仅以建立起全球黄金现货交易量最大的场内市场,而且近年来随着黄金现货延期、黄金期货等重要投资品种陆续向个人开放,中国民间黄金投资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前三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客户累计已近160万户,黄金成交超过4600吨,成交金额突破1.1万亿元,均出现了急剧增长。

  据估计,目前世界黄金总存量约为16.3万吨。全球人均30克左右,但目前中国黄金人均存量不足4克,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潜力巨大。同时目前国内黄金消费需求旺盛,13亿人口每人消费2克黄金则大约为2600吨,是世界一年黄金总产量。

  蒋舒认为,随着中国黄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策不断完善,多元化特点逐渐发挥,未来中国因素影响世界黄金市场甚至取得更多话语权,并非遥不可及。

  2010年黄金第一要义:

  货币属性回归

  回顾2010年的全球黄金走势,可以明显发现金价的走势与全球主要货币的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个上半年,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伴随欧元不断走软,黄金连续走高刷新历史纪录,高歌猛进中显出“硬通货”的风姿;到了年中,欧债危机突然出现缓和迹象,在世界主要货币反弹行情中,金价又顺势回落;8月以来,伴随着美国公布令人失望的宏观经济数据,美元进一步下跌,金价再次启动,登上“千二”大关;到了11月,在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印钞”效应再次导致美元贬值预期,金价随即首次突破“千四”大关,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在巨额流动性冲击中,凸显中流砥柱本色。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的名言在2010年的黄金市场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在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中,黄金货币属性回归。在美元逐渐式微,欧元区波折不断,全球货币体系正悄然面临变革的时期,黄金不可替代的货币属性本色,使其更显金光闪闪、弥足珍贵。

  “与前两年黄金市场不同的是,2010年黄金不但受到全球投资者追捧,而且高金价下的黄金首饰也受到了认可,说明黄金财富文化已开始回归。”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山恩这样说。

  他指出,黄金的价格是相对的,比照物不应是历史金价本身,而是信用货币,黄金作为对抗信用资产风险的最有效工具,这也是黄金在此次金融危机以来显示出的真正价值。“投资者要在信用资产的大海中,寻找稳定的保值品,最理想的应该就是黄金,从这个角度看,黄金应该作为个人资产组合中的必备品,用以分散其他信用资产的风险。”

  2011年黄金牛市仍可期

  威尔鑫投资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一直是黄金的坚定支持者。“2010年国际现货金价没有出现明显的投机溢价,这为2011年的市场运行打下了良好基调。”杨易君表示,2010年黄金牛市的影响因素,以欧债危机为主,流动性忧虑为辅,二者皆提振了黄金市场。展望2011年,这两大因素仍将影响黄金市场,黄金牛市仍值得期待。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大因素对市场影响的作用力相对于2010年却会有所不同。”他分析指出,2010年欧债危机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次要。但到了2011年,欧债危机对市场的影响或变成次要因素,而流动性泛滥将构成2011年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各国调整储备结构,尤其以中国为代表的外汇储备大国将继续加大黄金的储备需求,将会给黄金带来助涨动力,而地缘政治也将构成黄金的不确定性支持因素。

  “美元可能在2011年开始再度贬值,进而刺激金价对应走高。不排除金价在今年上半年超过1600美元的可能。尽管美元随后可能企稳回升,但8月之后,伴随市场再度渐入消费旺季,金价将重新转强,年末金价仍将维持高位,或再创新高至1700美元上方。”杨易君分析道。

  当然,2011年黄金市场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高赛尔黄金高级分析师龚山强认为,欧债危机、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印度贵金属需求结构变化、通胀将成为影响今年金价走势的关键因素,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龚山强表示,迫于国际压力和新兴市场的应对之策,美国新的货币政策可能较目前的各种政策力度更小、时限更短。“这对贵金属来说,同样意味着其资金面的压力可能在今年有所增大,价格走势也可能遇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加大调整的力度与时间。”此外,由于2010年金价过高令印度不少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白银消费今年可能强于黄金。但如果今年消费淡季贵金属价格有所回落,达到印度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区间,那么在消费旺季来临之时,黄金也可能迎来一段井喷行情。“因此,今年投资者当然可以继续投资贵金属,但可依据印度需求的变化而选择更加有利的商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