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十年未见的“从紧”两字还没让人回过味来,央行就宣布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4.5%的历史新高,而随后公布的11月CPI指数也创出10年新高!
原来只是琢磨着怎么理财能“跑赢CPI”,现在又有了新的理财问题——货币政策“从紧”了,投资理财该怎么调整?
“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有几种手段:提高准备金率、提高人民币存款基本利率、采用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业务对冲流动性、对贷款额度窗口指导。
或许你不明白这些措施怎么发挥作用,但你可以看到这些政策带来的影响:贷款门槛越来越高;楼市、房市的资金面会有压力,利率也可能会越来越高……个人理财怎么来应对这些变化呢?
技巧篇
No.1:还贷
利息涨了,很多有房贷的人都想着提前还贷,不过事实上,尽力提前还贷并不是一个理想选择。从理财角度出发,保持适当负债额度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般来说,月供应该不超过每个月收入的1/3。另外一个类似指标是长期债务偿还比率,即可支付生活支出的总收入/长期债务的总额,如果这个指标低于2.5就要引起注意了。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家庭收入在每月6000元,如果每月的按揭额度在2500元甚至以上的时候,就不妨考虑先行归还部分的贷款。一方面减轻些许贷款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也给手头余钱的投资带来经济上的保障。
在这个基础上,余钱部分不妨考虑其他的投资品种或者现金管理工具。招行杭州分行金葵花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姚进说,还贷还是不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风险或者低风险的投资收益,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一年的无风险收益达到10%,那么相比较于贷款就有足够的利差空间支持不还。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很多打新产品基本上属于低风险的类型,近两年来的收益基本在10%-20%之间。当然,这并非是毫无风险的,最终的收益取决于股市行情,如果仍然保持牛市的格局不变,变为慢牛,那么收益应该超过贷款;如果进入熊市,那么收益率可能只有5%-6%。
另外,姚进推荐的另外一个品种是“债券申购”,也就是申购在一级市场上发行的债券,跟股票一级市场上的申购相仿,“债券申购”目前能带来较高的收益,而且这个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盲点”——因此中签率要高很多,收益率远高于贷款的利率。
No.2:投资
不过,如果你是一个价值投资的信徒,那么或许“紧缩时代”并不会带来变化。根据价值投资的观点,利率、央行的调控并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前景。虽然宏观政策可能带来股市的调整、震荡。
名声日隆的私募基金经理但斌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物之一。不久前的杭州之行,他抛出的观点即是如此。
同样的,如果你相信“定额投资法”,那么“紧缩时代”也不会带来投资方法的改变,因为紧缩带来的任何的股市调整从长期看都是摊平成本的好机会。历史一再证明,在一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年代,使用定额投资法的投资者长期能够成为大赢家。
但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使用“定投”这样的机械投资法则,最大的困难在于,投资者可能在三五年内没有收获。在二战期间IBM的股价曾经在10年中几乎没有上涨。
当然,更多的人会选择高抛低吸波段交易,前提是你能够很好地把握各个投资市场的趋势。
没错,紧缩时代的理财也好,投资也好,有着不同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性格又能坚持的那一种。
姚进自己的投资风格就属于那种根据行情判断仓位的类型,在目前5000点的位置上,他满仓了股票型的基金。“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一般的投资人,可以考虑配置30%-50%仓位的股票型基金,其余购买债券型的基金。姚进介绍说,债券型基金除了购买债券之外,也利用资金优势融资打新股,因此收益率也不低。
资料篇
市场篇
债券:选择短期或者浮息品种
长期研究国债的中信金通首席分析师钱向劲表示,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如果要购买国债的话,一般选择短期品种或者是浮动利率的品种为宜。目前,记账式国债都能在二级市场上购买,10张(面额为100元)起买,目前很多国债的市场价格都在面额之下。
基金:仍可逢低买入
招行杭州分行金葵花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姚进认为,牛市的基础——人民币升值、经济发展和奥运等条件都没有变化,考虑到各方的观点,5000点以下风险很小,基本上就是底部了。收益跟股市密切相关的股票型基金也是逢低买入的好机会。
股票:形势好转,谨慎看好
中信金通首席分析师钱向劲认为,经过前期调整后,近期市场总体机会在逐渐增大,这种机会主要体现在着眼明年中期布局的机会,以及随着市场的逐渐活跃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波段以及个股机会。昨日大盘逐步走强,从技术面分析,表明下档承接力量在逐步加大,大盘站在半年线及5000点之上,使得技术图形也开始好转,中期底部已经初步显现。
黄金:耐心等候时机
目前金价在80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威尔鑫投资研究中心的黄金分析师杨易君认为,从目前宏观形态来看,金价最终上行突破的概率会比较大,但过程却未必那么简单,这对我们参与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而言务必注意,因为很多这类投资者都无法承受金价三五十美元的颠簸,故当前耐心等候新的操作时机可能较为适宜。
上一轮宏观调控是1993年到1996年,虽然当时的情况和本轮调控并不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来大致看看当时经济发展的脉络。
1993年中期,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开展,财政与货币“双紧”政策开始实行,这一轮宏观调控一直持续到1996年,经济实现“软着陆”才告结束。事实上,在1995年12月,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8.8%,环比上涨0.7%,全年比1994年上涨了14.8%,低于当年年初制定的15%的目标。
1980-1995年的十五年间,我国利率水平整体不断调高,储蓄存款一年期名义利率从3.96%调高至10.98%。1996年5月1日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0.98%和12.24%。
3年的调控也带来了3年的熊市:股市于1993年2月份达到当时的历史高位1558点之后暴跌,在下跌了40%后强劲反弹到1400点的次高点,随后形成了一轮三年长的牛市。
1996年是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年。其一,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并开始步入“高增长、低物价”的十年长周期增长;其二,中国经济正式告别“短缺经济”时代,并开始步入“买方市场”时代。随着1994、1995年通货膨胀被“消灭”,1996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了步入一轮“大减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