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金价再临阶段技术强压 过滤噪音冷眼观金融-威尔鑫

金价再临阶段技术强压 过滤噪音冷眼观金融-威尔鑫

2021-09-02 14:49:48 来源 -- 作者

    金价再临阶段技术强压

过滤噪音冷眼观金融        

                                                                             

2021年09月02日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

(文) 首席分析师 杨易君

 公众号:杨易君黄金与金融投资 yangyijun1616

                                                                              




01
PART
黄金技术与消息面

周三国际现货金价以1813.30美元开盘,最高上试1819.99美元,最低下探1808.40美元,报收1813.88美元,上涨0.48美元,涨幅0.03%,日K线呈阶段高位震荡十字星。

 

不仅周三,本周金价日K线都体现出一定滞涨态势,然这似乎与数据消息面无关,更多缘于金价自身技术原因。当前金价正面临阶段技术共振强反压,如金价日K线图示:

首先就日均线观察,目前金价面临年线、360均线共振反压,且与如下更多技术进一步共振。

 

就金价2020年见顶2074.87美元后,至2021年3月下探1676.71美元的整个调整波段观察。该波段阻速线2/3线,也基本与年线、360均线共振,构成当前金价进一步上行反压。

 

同样就此中期调整波段进行黄金分割,当前金价正面临该波段调整后反弹的38.2%黄金分割线反压。

 

此外,2021年6月,金价下行触及23.6%黄金分割线支撑后,于7月同样反弹至38.2%黄金分割位遇阻。即7月金价反弹形态顶部,同样构成当前金价上行反压。

 

当然,上述反压皆体现为阶段金价上行反压,是否构成中期有效反压,尚待技术确认。若有效突破,则可能加速上行。若承压回落,则阶段甚至中期,恐将偏弱。

 

消息面上,近日高盛表示,随着美联储缩债计划被逐步消化,美元短期内将企稳。高盛所谓的企稳,是指美元近三个月的上行强势,会暂告段落,并非获得支撑。高盛表示,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的讲话、7月FOMC会议纪要以及其他官员的各种公开评论之后,市场基本消化了市场对美联储缩债预期而形成的美元支撑。高盛预计未来几周美元指数可能会相对某些交叉货币有所贬值。若确实如此,将对应着黄金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利好。但从高盛口吻揣度,也没有中期看空美元的意思,仅表达美元上行步调会暂时停止而已。这个观点,与我们近阶段强调,美元市场总体将体现“观望情绪”的论调大体一致。

 

在刚刚结束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央行行长们围绕“不平衡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题展开研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年内缩减资产负债表,但不会在近期考虑加息,鲍威尔表示,目前经济通胀与就业形势产生严重冲突,要权衡缩表时机与速度的最佳时间。这也是我们近月解读,美国在大体维持当前刺激节奏背景下,调控官方需要一段“观察期”。观察经济数据,而不是观察经济金融界的评论杂音,以为流动性调控节奏变调寻找支持证据。总体而言,确保就业与经济稳健复苏,仍是首要考虑因素。通胀其次。

 

从实际物价指数观察,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为3.6%,连续两个月位于30年高位。但鲍威尔仍然表示通胀只是暂时现象。从去年美联储公布的货币政策新框架角度来看,美联储仍需在就业状况改善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采取切实行动。因此,就业指标表现将直接影响美联储缩表的具体时间点和缩表快慢。故周五美国8月就业报告,仍可能引发黄金市场明显波动。

 

疫情方面,虽昨日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近两个多月全球新感染患者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但仍需注意新冠病毒变种的不确定性。来自澎湃的消息显示,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新冠病毒几乎一周变异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新变种毒株的出现或许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此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每两周突变一次,但来自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和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新研究表明,这一估计忽略了许多已经发生,但从未被测序的变异。

 

从来自世卫组织统计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观察,尽管高收入国家人口接种比例接近50%,但低收入国家成人接种率不到2%。

 

呼吁美联储缩表减玛的杂音从未停止,尽管美联储从不以此为参考。福达投资警告称,如果美联储打算把每月购债额从1200亿美元降至零,时间窗口已经“非常小”,认为较晚减码会导致经济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不过,福达投资Timmer继续表示,“如果通胀最终证明是暂时的,那么美联储可以适当走慢点”。

 

此外,前里士满联储行长Jeffrey Lacker表示:“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面临通胀失控风险。通胀飙升给他们带来的危险——我们的6个月通胀率比1983年以来任何时候都高——危险是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02
PART
A股半年报概要与PMI指数

a


忽略8月PMI指数回落杂音

在宏观经济运行至特殊阶段,在一些金融市场或品种处于狂热阶段,因聚焦各方眼球,杂音最多。波动性大的市场或经济数据,也易产生评论杂音。回想2020年3-5月全球金融市场暴跌与动荡时,类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杂音何其多,而笔者只是一次又一次证伪;回顾A股市值第一,股价第一的龙头,市盈率超过70倍时,基金大咖站台坚守的杂音何其多;波动性大的比特币市场杂音何其多,语不惊人算白杂;波动性大的经济数据,比如容易受节气因素影响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等,杂音何其多!

 

采购经理人指数拉开了揭示8月经济运行状况的序幕,A股半年度报表也全部公布完毕,有些信息与投资者分享。

首先,是要冷静识别对8月经济运行窘境评论的杂音。8月中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现不佳,制造业由7月的50.4下滑至50.1,经济扩张力度减弱。而非制造业指数则由7月的53.3大幅下行至47.5,非制造业经济活力相对于7月大幅收缩,直接体现衰退信号。数据糟糕程度,仅次于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时的3月。

 

从整个8月PMI指数观察,相对于7月进一步放缓,看似彰显经济有继续回落的风险。但笔者要强调的是,今年7、8月的节气因素,疫情因素对PMI指数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并非是经济自然运行规律的体现,无需多虑。

 

今年7、8月洪涝灾害似乎是近年最严重的一次,尤以河南严重洪涝最具代表性。今年8月有一次全国较大面积的疫情从严防控,对服务业冲击很大,是非制造业相对于7月体现收缩的重要原因。

 

观当下,暑季、雨季已过,因疫情防控封闭的区域也已全部开放。可以预见,9月PMI指数相对于8月极可能大幅回升。甚至,8月即为经济中周期见底向好的转折点。对这种特殊背景下经济运行分项,也不必过多关注细节,只不过是更多的杂音而已。对于中国中期经济,无需担心经济会进入回落或下行周期,暂看不出这样的逻辑来。

 

此外,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结构性差异,少见有经济评论涉及。在美国担心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时,我们近年经济结构一直处于越来越严重的失衡中。但就中国经济而言,这种结构性失衡是正常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道路与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安然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将平稳度过难关。

 

而在新兴经济中处于潮头的企业,则吃肉吃得饱胀发腻。

 

但有那么些企业,在企业、行业转型升级中处于落后位置,面临淘汰风险。这种企业,就是混日子等死的企业,它们的日子比2011-2014年中国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更困难。如何识别这类企业呢?最直观的识别方法是观其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成本。我们都知道,一些困难企业,低信用级别企业,尤其困难低信用的民营企业,要想获得经营的资金流,几无正常银行途径,往往不得不去借高利贷,年率高达20%以上。这种现象,在2011-2014年中国经济窘境时期,小贷盛行时期,非常普遍。借高利贷度日的民企不少,我们听得也不少。

 

然至少近三年,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大为改善。国家政策主导银行向企业让利,国企央企向民营企业让。早在2019年末,即有一位央行副行长声称,银行业已向实体经济让利过万亿元。这也是近几年,为何银行净利润增速远低于A股净利润增速,尤其远低于作为民企代表的创业板利润增速的重要原因。

 

渐渐地,关于民企生存困难的声音小了、少了。实际的总体情况是,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确实大为改善。但是,可能少有人注意到民营企业总体生存环境改善背景下的两极现象。虽大多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改善了,但有些面临淘汰的行业与营运模式,反而过得远比2011-2014年更困难。观这类企业的资金借贷成本,在2011-2015年,大体的资金成本年率维持在20-25%区间。但进入2016年,伴随中国金融降杠杆,工业4.0版本的开始,少部分民营企业更难过了,它们的资金利率在此后至今的数年,震荡上行。尤其2020年疫情开始后,资金成本单边加速上行,以B级企业债为例,目前资金年率高达35%。而在2015年前,基本没有超过25%。

这样的资金利率,企业根本不可能长期承担,只是垂死挣扎而已。一些评论或就盯着这些极个别现象,兜售危机,注意企业债务危机,注意房地产硬着陆危机等。实际上,中国经济、金融系统性风险在逐年下降,目前应该是近十年最安全的时期。中美贸易争端、疫情冲击等,都是证明中国经济金融健康、稳健,具代表性的试金石。

 

观A级以上的企业债利率,近年大体相对稳定。即便在2018/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时期,在2020年至今的疫情时期,这类企业的债券利率也没有异常上行,而是大体稳定。它们是中国经济的主流,它们的经营稳定、资金成本稳定,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总体稳定。




b


A股半年报净利增速总体向好

2021上半年,整个沪深A股总净利润为27540.72亿元,但扣除归属H、B股的利润4419.65271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23121.06729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83.952%,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4%。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沪深A股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10721.7543亿元、12399.313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7.90%、54%。沪深A公司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40998.626亿元,同比增幅为13.8216%。

一季度归属A股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7.90%,二季度单季相对于2020年二季度同比增速为54%,看似盈利动能极强啊。但由于2020年一二季度,是疫情对经济影响最严重的特殊时期,故这种对比的实际意义不大。

 

将2021年一二归属A股的单季总净利润相对于2019年一二单季(8371.47877亿元、8975.48625亿元)进行对比,分别体现为增长28.07%、38.15%,即便剔除扩容因素,也能感受到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

 

上面简报中,有一项笔者认为较为重要的信息,并未得到体现。那就是对比各板块相对于2019年的经营状况,笔者在此进行大致说明即可。上一段谈到,整个A股2021年一二季度净利润相对于2019年一二季度分别增长28.07%,38.15%。但却有一个大板块体现为“负增长”,那就是A50板块。2019年一二季度A50公司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分别为4300.67671亿元、4445.49062亿元,而最新的2021年一二季度净利润分别为4121.791亿元、3694.17557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6%、-16.9%。

 

上述信息显示,A50是大类板块中经营状况最糟糕的板块,这很好解释了为何近两年A50板块表现不佳的原因。虽然如此,A50净利润总额(扣除H股占比份额)仍占比整个A股净利润总额的33.8%,但截止8月31日的市值,则只占比A股总市值的18.55%。

 

板块分项:

沪A

2021上半年,整个沪A公司总净利润为21216.76亿,扣除归属B、H股的利润4238.142336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16979.45566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80.0285%,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6.45%。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沪A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7976.6044亿元、9002.8513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8.07、56.45。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30616.496亿元,同比增幅为19.443%。

 

A50

2021上半年,上证A50公司总净利润为9327.96亿,扣除归属H股的利润1511.9933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7815.966689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83.798%。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5.19%。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A50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4121.791亿元、3694.17557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2.34、15.19%。A50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13868.648亿元,同比增幅为3.097%。

 

深A

2021上半年,整个深A公司总净利润为6323.96亿元,但扣除归属H、B股的利润182.3483751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6141.611625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97.1165%,净利润同比增幅为47.60%。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深A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2745.1499亿元、3396.41725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04.97%、47.60%。深A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10382.13亿元,相对于去年上半年的10387.38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幅为-0.05%。

 

创业板

2021上半年,创业板公司总净利润为1127.71亿,扣除归属H股的利润4.646622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1123.063378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99.588%。净利润同比增幅为60.74%。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A50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513.653亿元、609.410378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52.76%、60.74%。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1829.0123亿元,同比增幅为-2.88%。



03
PART
对索罗斯杂音证伪的回顾

2015年底,全球经济数据都很糟糕,尤其观美国企业举债成本,不断上升,真似一轮经济、金融危机即将到来。2016年初,索罗斯高调登场,在斯里兰卡组织论坛,发表一轮堪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至。并进一步声称,做空了美股。道琼斯指数则早已从2015年5月后即开始进入调整,且在2015年3季度从18000点上方大幅下跌至16000点下方。2016年初,道指反弹后又一次大幅下跌,再次测试15500点下方。此时,原油市场处于从100美元上方,下跌至30美元下方的崩溃末段。整个金融市场真似危机山雨来临前的风满楼阶段,索罗斯高调登场,国内太多经济学家引用索罗斯观点帮腔,甚至有国内经济学家借索罗斯唱空东风,提出了10美元油价论。

 

笔者对比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2000年金融危机反复研究,认为这轮堪比2008年的危机可能有水分,于是连续发文数篇,致力于对索罗斯的观点进行证伪。其中两篇文章比较典型,一篇是2016年1月24日发文《当索罗斯危言耸听时,他已悄然身退》,此篇于1月26日获得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整篇转载,改名为《索罗斯唱空为撤退?》。另外一篇是2016年3月18日发表的《2016年的美国股市必将再创历史新高》,此篇于3月21日同样获得国际金融报几乎整篇转载,更名为《美股今年或创新高》。之所以再回顾,是因为后一篇文章的论证方法,重点是对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深度分析。如何理解深度这些容易受节气影响,可能产生的杂音信息的经济数据。笔者直接引用国际金融报剪辑后的原文《美股今年或创新高》。当然,原文内容更丰富。


 

美股今年或创新高

杨易君《国际金融报》( 20160321    07 版)

 


美国股市,往往是全球股市的晴雨表,特别是对一些中国股民,具有重要的指标性作用。此前有不少观点认为,2016年,美国股市上涨空间不大,没多大搞头,然而,本文作者以独特视角,通过历史论证的方法,认为美国股市大有可为。  

  此前有不少文章认为,美国股市今年“希望不大”。然而,笔者以为,美国股市今年或大有可为。笔者将结合美国近50年经济、金融运行特征,提出自己对美国股市未来两年的看法。


  先给出判断:“笔者以为美国股市(道琼斯工业指数)会在未来两年内不断创新高,甚至最高可能运行至22000点上下。”回顾索罗斯2016年1月22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的讲话《全球经济正经历大萧条式通货紧缩》(投资者可搜索此标题回顾详情),他认为全球经济正面临新一轮危机,类似上世纪30年代。他进一步声称做空了美股与亚洲货币,做多了美债。此观点获得了很多索罗斯拥趸的广泛传播,甚至有不少所谓经济学家似的拥趸为其帮腔鼓噪。


  当时,笔者观点极其鲜明表示:“未来几个月,最悲观的情况是道琼斯指数会回到17000点上方。乐观的情况是,道琼斯指数会再续升势攀新高。”


  时不过两月,美国道琼斯指数已回升至17500点略上,达到了笔者两月前“最悲观”的判断。下面笔者要对观点做进一步延展:美国股市会按照笔者乐观的预期方向走,即2016年会再创新高,甚至不断创新高。如果未来两年内,见到22000点附近或上方的道指,我一点不感到惊讶,甚至认为就应该如此。


  关于本期有关美国道琼斯指数结合美国经济数据、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判断美股必创新高的论证,相较于笔者本身视野关注的范畴,要窄一些。笔者最原本的视觉范畴,纳入了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即汇率与利率调控的基本功能,原油在美国及全球宏观经济中的角色,分析起来非常“有趣”。


  如1971年至2016年的近半个世纪美国道琼斯指数、美国ISM制造业指数、美元利率、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指标)图示:


  首先看美国制造业指数(与非制造业指数一并构成美国经济活力的参考),稍一耐心、细心,你就会发现很多奇异的现象:为何美国经济活力转轨,多发生在12月附近呢?图示的约45年中,有22年的经济活力转轨发生在12月。如果再考虑一个经济活力趋势持续的时间可能超过一年、甚至两年,那么上述图表几乎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过去45年中,美国经济活力的大小转折,几乎超过90%的机率发生在12月左右。你说这个发现是不是非常有趣,你过去有这样细心关注到吗?


  如何就上述规律,再进一步对美国2015年12月制造业指数传达出的信号进一步“定性”呢?笔者研究梳理后认为:如果过去45年出现的规律依然有效,那么当12月制造业指数滑落至50的荣枯线下方,未来“至少”一年的经济活力将体现为回升,甚至不排除活力回升趋势延续两年、三年。观点很清楚了,即2015年12月,是美国经济活力下降的截止时点,未来至少一年,美国制造业指数(也理应伴随非制造业)将再度体现越来越强的扩张活力。即相对于2015年美国经济活力的逐渐下滑,至少2016年的美国经济活力会越来越强。重续升势的经济活力必然支撑美国股市重获上行动能。


  或许你还会对仅凭一条美国制造业指数曲线得出的结论有疑虑,认为不排除这45年的经济活动规律这次会被打破。那笔者再进一步结合美国通胀指标、美国利率环境继续提供佐证。笔者在美元利率、美物价年率指标图中的七个位置为通胀强弱进行了定调,大致定调如此:当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超过8%,属于“极恶通胀”阶段,超过4.5%(或曰明显超过GDP增速的通胀)属于“恶性通胀”阶段,而从近十年低点(尤其是明显低于GDP增速)的物价回升,是“良性通胀”阶段,笔者图示为“通胀抬头”阶段。


  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极恶通胀”必将造成股市与经济的至少局部崩溃。利率调整在恶性通胀面前不可能有立竿见影之效,为何?恶性通胀的结果通常是令经济活动下滑至趋于崩溃的边沿,物价远超GDP增速而高企。升息吧,实体经济会雪上加霜,先行崩溃。实体经济崩溃了,股市岂能不崩溃;降息看似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有利于实体经济,但会进一步恶化通胀。融资成本略降的好处远不及物价成本进一步上涨带来的伤害,最终依然会令实体经济受损,股市同样难免崩溃。故当一个国家进入通胀高企、经济活力濒临崩溃的恶性通胀阶段,利率与政策调控都会无能为力。只能接受自身经济、金融崩溃以消化泡沫,推倒重来的命运。而通常不得不采取的举措是,先升息抑制通胀。这种情况下的汇率波动,通常与升息反向运行。不知投资者是否考虑过这样的情形——一个国家的经济还可能会面临无论如何调节,都难免经济危机的情况。1972年12月至1974年12月,1976年12月至1980年5月的美国经济与股市就是如此,局部金融危机难免。甚至2008年4-7月的市场也大致处于货币政策必将无能为力的相似阶段,当时通胀回升至5%以上,是25年来的物价高位,制造业指数显示经济处于50附近的荣枯边沿,金融与经济危机难免。雷曼兄弟的倒闭不过是引爆经济、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而不是根源。


  当通胀指标超过4.5%时,就属于“恶性通胀”阶段。这种阶段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类似“极恶通胀”阶段,需先平抑极不寻常的物价。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双双滑落50下方,则意味着明显的经济衰退。经济衰退的进一步结果又会使购买力难以获得支撑,物价会自行回落,故刺激经济苏复反而成为首要任务。这种阶段,央行会先主动降息,以寻求刺激经济复苏为主。但“恶性通胀”与经济活力下降,同样会使利率调控出现阶段性失效,即局部经济、金融危机仍难以幸免。看图示中的两次“恶性通胀”位置,1990年12月前,2008年12月前,皆带来了经济活力的先行大幅回落,进而伴随股市大幅下跌去泡沫,股市大幅下跌又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环境(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核心)。即恶性通胀也难免经济、金融危机。


  2015年末的国际经济、金融大环境,与1998年下半年何其相似:金融危机忧虑;对美国股市估值过高的担心;全球通胀低迷、黄金熊市。美消费者物价指数从2011年的3.9一路下跌至近月零位上下后企稳;国际炒家再度高调登场,同样是所谓已退休的索罗斯,在今年一月高调登场声称全球将面临新一轮重大金融危机,并做空了亚洲货币、做空了美股,做多了美债等;中国经济同样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结构性改革的形势倒逼。何其相似!


  就1998年末与2015年末的美国市场估值来看,也是惊人相似啊!就巴菲特有关股市估值重要参考逻辑之一,市值占比GDP比重来看:在1996年10月,美国股市占比GDP比重首次超过100%,创历史纪录。对应着道琼斯指数从1990年的2344.30点上行至8000点左右,涨幅341%。当时并没有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忧虑的重大事件发生。此后道指继续上行,至1998年7月,道指上行至9367.8点,相较于1990年低点涨幅401%。股市市值占比GDP比重最高触及142%,与2015年5月道指18350点历史高点附近,美股市值占比GDP比重完全相当。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时索罗斯认为美股见顶了,这次同样如此。在1998年7、8月,伴随道琼斯指数21%的跌幅,美股市值占比GDP比重回落到117%附近。与近月美股调整,美股市值占比GDP比重回落到120%附近也大体相当。但道指在1998年9月完成调整后至1999年12月31日,美股市值占比GDP比重劲升至略过180%。道指从1998年8月的调整低点算起,伴随经济复苏动能的增强,又上涨了近50%。


  就笔者的各种逻辑推导来看,历史重演的可能极大,只需要你有一双去发现“格局”规律的慧眼即可。基于上述推导,笔者认为美国股市将在2016年再创历史新高,甚至未来两年存在进一步上试22000点附近的可能。


  (作者系威尔鑫首席分析师)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此文系个人观点,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