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金价再临阶段技术强压 过滤噪音冷眼观金融-威尔鑫
金价再临阶段技术强压 过滤噪音冷眼观金融-威尔鑫 |
|
2021-09-02 14:49:48
来源 --
作者
金价再临阶段技术强压 过滤噪音冷眼观金融
2021年09月02日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 (文) 首席分析师 杨易君 公众号:杨易君黄金与金融投资 yangyijun1616
周三国际现货金价以1813.30美元开盘,最高上试1819.99美元,最低下探1808.40美元,报收1813.88美元,上涨0.48美元,涨幅0.03%,日K线呈阶段高位震荡十字星。
不仅周三,本周金价日K线都体现出一定滞涨态势,然这似乎与数据消息面无关,更多缘于金价自身技术原因。当前金价正面临阶段技术共振强反压,如金价日K线图示: 首先就日均线观察,目前金价面临年线、360均线共振反压,且与如下更多技术进一步共振。
就金价2020年见顶2074.87美元后,至2021年3月下探1676.71美元的整个调整波段观察。该波段阻速线2/3线,也基本与年线、360均线共振,构成当前金价进一步上行反压。
同样就此中期调整波段进行黄金分割,当前金价正面临该波段调整后反弹的38.2%黄金分割线反压。
此外,2021年6月,金价下行触及23.6%黄金分割线支撑后,于7月同样反弹至38.2%黄金分割位遇阻。即7月金价反弹形态顶部,同样构成当前金价上行反压。
当然,上述反压皆体现为阶段金价上行反压,是否构成中期有效反压,尚待技术确认。若有效突破,则可能加速上行。若承压回落,则阶段甚至中期,恐将偏弱。
消息面上,近日高盛表示,随着美联储缩债计划被逐步消化,美元短期内将企稳。高盛所谓的企稳,是指美元近三个月的上行强势,会暂告段落,并非获得支撑。高盛表示,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的讲话、7月FOMC会议纪要以及其他官员的各种公开评论之后,市场基本消化了市场对美联储缩债预期而形成的美元支撑。高盛预计未来几周美元指数可能会相对某些交叉货币有所贬值。若确实如此,将对应着黄金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利好。但从高盛口吻揣度,也没有中期看空美元的意思,仅表达美元上行步调会暂时停止而已。这个观点,与我们近阶段强调,美元市场总体将体现“观望情绪”的论调大体一致。
在刚刚结束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央行行长们围绕“不平衡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题展开研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年内缩减资产负债表,但不会在近期考虑加息,鲍威尔表示,目前经济通胀与就业形势产生严重冲突,要权衡缩表时机与速度的最佳时间。这也是我们近月解读,美国在大体维持当前刺激节奏背景下,调控官方需要一段“观察期”。观察经济数据,而不是观察经济金融界的评论杂音,以为流动性调控节奏变调寻找支持证据。总体而言,确保就业与经济稳健复苏,仍是首要考虑因素。通胀其次。
从实际物价指数观察,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为3.6%,连续两个月位于30年高位。但鲍威尔仍然表示通胀只是暂时现象。从去年美联储公布的货币政策新框架角度来看,美联储仍需在就业状况改善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采取切实行动。因此,就业指标表现将直接影响美联储缩表的具体时间点和缩表快慢。故周五美国8月就业报告,仍可能引发黄金市场明显波动。
疫情方面,虽昨日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近两个多月全球新感染患者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但仍需注意新冠病毒变种的不确定性。来自澎湃的消息显示,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新冠病毒几乎一周变异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新变种毒株的出现或许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此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每两周突变一次,但来自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和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新研究表明,这一估计忽略了许多已经发生,但从未被测序的变异。
从来自世卫组织统计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观察,尽管高收入国家人口接种比例接近50%,但低收入国家成人接种率不到2%。
呼吁美联储缩表减玛的杂音从未停止,尽管美联储从不以此为参考。福达投资警告称,如果美联储打算把每月购债额从1200亿美元降至零,时间窗口已经“非常小”,认为较晚减码会导致经济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不过,福达投资Timmer继续表示,“如果通胀最终证明是暂时的,那么美联储可以适当走慢点”。
此外,前里士满联储行长Jeffrey Lacker表示:“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面临通胀失控风险。通胀飙升给他们带来的危险——我们的6个月通胀率比1983年以来任何时候都高——危险是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a 忽略8月PMI指数回落杂音 在宏观经济运行至特殊阶段,在一些金融市场或品种处于狂热阶段,因聚焦各方眼球,杂音最多。波动性大的市场或经济数据,也易产生评论杂音。回想2020年3-5月全球金融市场暴跌与动荡时,类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杂音何其多,而笔者只是一次又一次证伪;回顾A股市值第一,股价第一的龙头,市盈率超过70倍时,基金大咖站台坚守的杂音何其多;波动性大的比特币市场杂音何其多,语不惊人算白杂;波动性大的经济数据,比如容易受节气因素影响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等,杂音何其多!
采购经理人指数拉开了揭示8月经济运行状况的序幕,A股半年度报表也全部公布完毕,有些信息与投资者分享。 首先,是要冷静识别对8月经济运行窘境评论的杂音。8月中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现不佳,制造业由7月的50.4下滑至50.1,经济扩张力度减弱。而非制造业指数则由7月的53.3大幅下行至47.5,非制造业经济活力相对于7月大幅收缩,直接体现衰退信号。数据糟糕程度,仅次于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时的3月。
从整个8月PMI指数观察,相对于7月进一步放缓,看似彰显经济有继续回落的风险。但笔者要强调的是,今年7、8月的节气因素,疫情因素对PMI指数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并非是经济自然运行规律的体现,无需多虑。
今年7、8月洪涝灾害似乎是近年最严重的一次,尤以河南严重洪涝最具代表性。今年8月有一次全国较大面积的疫情从严防控,对服务业冲击很大,是非制造业相对于7月体现收缩的重要原因。
观当下,暑季、雨季已过,因疫情防控封闭的区域也已全部开放。可以预见,9月PMI指数相对于8月极可能大幅回升。甚至,8月即为经济中周期见底向好的转折点。对这种特殊背景下经济运行分项,也不必过多关注细节,只不过是更多的杂音而已。对于中国中期经济,无需担心经济会进入回落或下行周期,暂看不出这样的逻辑来。
此外,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结构性差异,少见有经济评论涉及。在美国担心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时,我们近年经济结构一直处于越来越严重的失衡中。但就中国经济而言,这种结构性失衡是正常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道路与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安然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将平稳度过难关。
而在新兴经济中处于潮头的企业,则吃肉吃得饱胀发腻。
但有那么些企业,在企业、行业转型升级中处于落后位置,面临淘汰风险。这种企业,就是混日子等死的企业,它们的日子比2011-2014年中国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更困难。如何识别这类企业呢?最直观的识别方法是观其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成本。我们都知道,一些困难企业,低信用级别企业,尤其困难低信用的民营企业,要想获得经营的资金流,几无正常银行途径,往往不得不去借高利贷,年率高达20%以上。这种现象,在2011-2014年中国经济窘境时期,小贷盛行时期,非常普遍。借高利贷度日的民企不少,我们听得也不少。
然至少近三年,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大为改善。国家政策主导银行向企业让利,国企央企向民营企业让。早在2019年末,即有一位央行副行长声称,银行业已向实体经济让利过万亿元。这也是近几年,为何银行净利润增速远低于A股净利润增速,尤其远低于作为民企代表的创业板利润增速的重要原因。
渐渐地,关于民企生存困难的声音小了、少了。实际的总体情况是,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确实大为改善。但是,可能少有人注意到民营企业总体生存环境改善背景下的两极现象。虽大多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改善了,但有些面临淘汰的行业与营运模式,反而过得远比2011-2014年更困难。观这类企业的资金借贷成本,在2011-2015年,大体的资金成本年率维持在20-25%区间。但进入2016年,伴随中国金融降杠杆,工业4.0版本的开始,少部分民营企业更难过了,它们的资金利率在此后至今的数年,震荡上行。尤其2020年疫情开始后,资金成本单边加速上行,以B级企业债为例,目前资金年率高达35%。而在2015年前,基本没有超过25%。 这样的资金利率,企业根本不可能长期承担,只是垂死挣扎而已。一些评论或就盯着这些极个别现象,兜售危机,注意企业债务危机,注意房地产硬着陆危机等。实际上,中国经济、金融系统性风险在逐年下降,目前应该是近十年最安全的时期。中美贸易争端、疫情冲击等,都是证明中国经济金融健康、稳健,具代表性的试金石。
观A级以上的企业债利率,近年大体相对稳定。即便在2018/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时期,在2020年至今的疫情时期,这类企业的债券利率也没有异常上行,而是大体稳定。它们是中国经济的主流,它们的经营稳定、资金成本稳定,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总体稳定。 b A股半年报净利增速总体向好 2021上半年,整个沪深A股总净利润为27540.72亿元,但扣除归属H、B股的利润4419.65271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23121.06729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83.952%,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4%。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沪深A股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10721.7543亿元、12399.313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7.90%、54%。沪深A公司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40998.626亿元,同比增幅为13.8216%。 一季度归属A股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7.90%,二季度单季相对于2020年二季度同比增速为54%,看似盈利动能极强啊。但由于2020年一二季度,是疫情对经济影响最严重的特殊时期,故这种对比的实际意义不大。
将2021年一二归属A股的单季总净利润相对于2019年一二单季(8371.47877亿元、8975.48625亿元)进行对比,分别体现为增长28.07%、38.15%,即便剔除扩容因素,也能感受到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
上面简报中,有一项笔者认为较为重要的信息,并未得到体现。那就是对比各板块相对于2019年的经营状况,笔者在此进行大致说明即可。上一段谈到,整个A股2021年一二季度净利润相对于2019年一二季度分别增长28.07%,38.15%。但却有一个大板块体现为“负增长”,那就是A50板块。2019年一二季度A50公司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分别为4300.67671亿元、4445.49062亿元,而最新的2021年一二季度净利润分别为4121.791亿元、3694.17557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6%、-16.9%。
上述信息显示,A50是大类板块中经营状况最糟糕的板块,这很好解释了为何近两年A50板块表现不佳的原因。虽然如此,A50净利润总额(扣除H股占比份额)仍占比整个A股净利润总额的33.8%,但截止8月31日的市值,则只占比A股总市值的18.55%。
板块分项: 沪A 2021上半年,整个沪A公司总净利润为21216.76亿,扣除归属B、H股的利润4238.142336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16979.45566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80.0285%,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6.45%。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沪A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7976.6044亿元、9002.8513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8.07、56.45。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30616.496亿元,同比增幅为19.443%。
A50 2021上半年,上证A50公司总净利润为9327.96亿,扣除归属H股的利润1511.9933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7815.966689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83.798%。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5.19%。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A50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4121.791亿元、3694.17557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2.34、15.19%。A50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13868.648亿元,同比增幅为3.097%。
深A 2021上半年,整个深A公司总净利润为6323.96亿元,但扣除归属H、B股的利润182.3483751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6141.611625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97.1165%,净利润同比增幅为47.60%。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深A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2745.1499亿元、3396.41725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04.97%、47.60%。深A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10382.13亿元,相对于去年上半年的10387.38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幅为-0.05%。
创业板 2021上半年,创业板公司总净利润为1127.71亿,扣除归属H股的利润4.646622亿元,归属A股部分的净利润总额为1123.063378亿元,A股占比总股本利润的99.588%。净利润同比增幅为60.74%。前二季度扣除B、H占比,归属A50的单季净利润分别为513.653亿元、609.410378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52.76%、60.74%。归属A股部分(扣除B、H股本占比利润)的TTM年化净利润为1829.0123亿元,同比增幅为-2.88%。 2015年底,全球经济数据都很糟糕,尤其观美国企业举债成本,不断上升,真似一轮经济、金融危机即将到来。2016年初,索罗斯高调登场,在斯里兰卡组织论坛,发表一轮堪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至。并进一步声称,做空了美股。道琼斯指数则早已从2015年5月后即开始进入调整,且在2015年3季度从18000点上方大幅下跌至16000点下方。2016年初,道指反弹后又一次大幅下跌,再次测试15500点下方。此时,原油市场处于从100美元上方,下跌至30美元下方的崩溃末段。整个金融市场真似危机山雨来临前的风满楼阶段,索罗斯高调登场,国内太多经济学家引用索罗斯观点帮腔,甚至有国内经济学家借索罗斯唱空东风,提出了10美元油价论。
笔者对比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2000年金融危机反复研究,认为这轮堪比2008年的危机可能有水分,于是连续发文数篇,致力于对索罗斯的观点进行证伪。其中两篇文章比较典型,一篇是2016年1月24日发文《当索罗斯危言耸听时,他已悄然身退》,此篇于1月26日获得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整篇转载,改名为《索罗斯唱空为撤退?》。另外一篇是2016年3月18日发表的《2016年的美国股市必将再创历史新高》,此篇于3月21日同样获得国际金融报几乎整篇转载,更名为《美股今年或创新高》。之所以再回顾,是因为后一篇文章的论证方法,重点是对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深度分析。如何理解深度这些容易受节气影响,可能产生的杂音信息的经济数据。笔者直接引用国际金融报剪辑后的原文《美股今年或创新高》。当然,原文内容更丰富。
|
|
附件 |
|
« 2021-9-2 威尔鑫日评 | 2021-9-3 威尔鑫日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