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国庆金价为何剧烈波动,后市走向如何--接受时代财经采访原稿

国庆金价为何剧烈波动,后市走向如何--接受时代财经采访原稿

2023-10-10 11:26:44 来源 -- 作者

时 代 财 经


杨易君&时代财经采访提纲:

  1. 国庆期间,COMEX贵金属市场波动剧烈,前半周期跌势显著,后半周期跌势放缓,并在周五出现一定反弹,目前呈现企稳之势。长假期间外盘黄金出现连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

最近两年,尤其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元被美国作为政治工具制裁俄罗斯,激发了全球去美元化意愿。全球央行大肆增储黄金,不少国家之间建立了无美元媒介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渠道。但全球去美元意愿从根本违背美国、华尔街致力于持续“收割”全球的根本利益,故在不影响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前提下,美国及华尔街会致力于强化美元信用。黄金,作为无需信用背书的硬通货,对美元信用构成严重冲击。故这两年,华尔街都在顺应美国意愿致力于压制金价,而全球央行黄金增储行为,则构成华尔街遏制金价的最大挑战。

 

从来自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数据观察,2022年,全球央行增储黄金1081.6吨,远远大于对冲基金对金价打压的净卖出及全球黄金ETF减持总量。2023年情形大致相似,全球央行增储黄金意愿依然很强。时隔数年,中国央行从去年11月开始亦重新加入了积极增储黄金的战队,目前连续11个月增储黄金。上半年全球央行增储黄金386.9吨,远超2022上半年的241吨。上半年中国央行增储黄金102.953吨,占比全球央行黄金增储的26.6%。第三季度中国央行继续加大黄金储备力度,增储78.0745吨。也即,年内中国黄金储备成为全球央行黄金增储的重要力量与标杆。

 

关于金价在节前会受到打压,我们提前预估到了极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华尔街可能利用中国长假节前中国投资者对人民币金价的“恐高”,以及中国长假金市场内交易空档期,央行增储空档期,打压金价。对于基金空头主力而言,选择这个时点做空黄金“最省力”。而从最近两周基金在COMEX期金市场投入的做空能量来看,确实不算小,净多总计减持4.3937万手(约合136.66吨),对金价的打压效果非常明显。

 

但参考2022年全球央行黄金增储的能量变化,对比对冲基金打压金价的能量投入,以及欧洲、北美更为捉襟见肘的黄金ETF减持量,我认为金价的下跌不具备持续性。

 

当然,对冲基金选择这个时机打压金价,亦有“金融天时”助力,美元连续十二周上涨,对金价带来的关联压力极大。

 

 

 

  1. 后续来看,国际金价这轮调整是否到达尾声?现在是否是投资黄金的较好节点?黄金价格后市如何发展?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

倾向于此轮国际金价调整已至尾声。参考2022年全球央行的黄金增储节奏,目前金价大幅下跌后,可能激发更强的央行增储意愿。在当前高通胀大背景下,在欧美经济、金融存在系统性隐忧的前提下,任何一次金价的大幅回调,都应该构成中长期买进机会。我依然看好黄金市场的中长期前景。

 

  1. 之前沪金出现的一波上涨与国际金价出现背离,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

实际上,我也很难理解沪金相对于理论人民币金价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溢价空间,商业银行应该有充分的渠道及义务去平抑黄金市场中的不平衡,且能获利不菲。节前人民币实际金价的强势可能有如下原因:央行增储;首饰商在长假节前积极增加现货库存以满足节庆之需;股市低迷、理财产品时不时暴雷,令投资者资金无稳健渠道可去,进而选择追捧黄金投资。

 

 

  1. 截至9月末,中国央行黄金储备为7046万盎司,环比上升84万盎司。这也是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连续第11个月增加。央行“囤金”释放了哪些信号?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易君

第一个问题已回答了近两年央行大幅增储黄金的原因。具体到中国央行今年开始加速增持黄金,一方面是顺全球“去美元”大势,更大的用意当是为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贸易舞台稳步扩张定锚。

 

 

谢谢!

——————

时代财经金融频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