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国内金市资讯—咨询13980468832» 海天股份“豪赌”光伏 斥重金接盘贺利氏光伏银浆业务

海天股份“豪赌”光伏 斥重金接盘贺利氏光伏银浆业务

2025-01-03 10:25:18 来源 -- 作者

海天股份“豪赌”光伏 斥重金接盘贺利氏光伏银浆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曹恩惠 2025-01-03

2024年最后一天,光伏银浆领域出现了一场重磅交易。

德国企业贺利氏与A股公司海天股份(603759.SH)同日宣布,贺利氏拟将中国和新加坡光伏业务整体转让给海天股份,而后者将借此布局光伏材料业务,成为光伏行业的新跨界选手。

海天股份是一家以供排水、垃圾发电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而贺利氏则是光伏银浆领域的重要供应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贺利氏做出退出光伏银浆材料业务的决定,此次交易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

作为全球光伏银浆一线供应商的贺利氏,为何不想“玩了”?海天股份又为何愿意在当前的时点来接盘该业务?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国产化挤压光伏银浆外企的利润空间,或是贺利氏选择退出的主要原因。而在传统业务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海天股份当前也在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光伏银浆主要由高纯银粉、玻璃氧化物和有机载体组成,是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关键材料。

德国巨头“抛弃”光伏银浆

谁都没有想到,在2024年10月30日刚刚庆祝完进入中国市场50周年的贺利氏中国,会在两个月后宣布整体出售其在中国和新加坡的光伏业务。

至于原因,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对此称:“近年来光伏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参与者纷纷进入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不再认为光伏业务是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

艾周平的表态,直接表明光伏业务已不再是贺利氏的战略方向。这家在贵金属、新材料领域位于全球龙头地位的跨国企业,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做起了“减法”。

打开贺利氏中国的官方网站,其介绍页面将该集团的业务分成四个平台:贵金属及回收业务平台、医疗健康业务平台、半导体及电子业务平台、工业应用业务平台。这其中,贺利氏光伏业务隶属于该集团工业应用业务平台。根据介绍,贺利氏光伏在中国上海拥有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以及在新加坡拥有研发技术服务中心。

在2022年的进博会现场,贺利氏光伏全球事业部总裁高昌禄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市场是贺利氏光伏业务的主要市场,随着新的生产基地投产后,贺利氏光伏的银浆年产能或达到3000吨。

彼时,贺利氏光伏对于银浆产能的扩张策略为“预先扩大”,这是基于业内对于未来三年市场需求增长的普遍认可。根据申万宏源证券早年(2021年)的一份研报预测,未来三年(2022年至2024年),全球光伏银浆市场的需求量预计分别达4249吨、4947吨、5354吨,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然而,实际需求的情况远超行业预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银浆需求量约6080吨,超出上述预测数据。2024年,这一数据有望达到8031吨。

但事实上,光伏浆料需求的增长,并没有给贺利氏带来相应的利润提升。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贺利氏光伏银浆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2.9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2.60亿元,按照最新汇率,下同),同比下滑9.94%;亏损约611.0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618.93万元),由盈转亏。2024年上半年,贺利氏光伏银浆事业部继续亏损,实现营业收入1.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45亿元),亏损686.0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186.08万元)。

海天股份的光伏“豪赌”

主营供水业务及污水处理业务的海天股份,正在面临发展瓶颈:“新增供排水项目大幅减少”“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新增项目多以专项债进行融资”以及“日益提升的项目运营资金要求”等多重因素影响挤压传统主营业务的盈利空间。

根据财报,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股份增收不增利,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13.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滑16.89%。截至该报告期末,海天股份期末现金余额为2.81亿元,货币资金为5.79亿元。

海天股份将光伏银浆视作第二增长曲线。

在此次并购中,该公司将通过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贺利氏光伏银浆事业部,交易标的包括贺利氏中国持有的贺利氏光伏100%股权与贺利氏中国持有的对贺利氏光伏的债权、光伏科技100%股权以及Heraeus Materials Singapore Pte.Ltd.(下称HMSL)持有的Heraeus Photovoltaics Singapore Pte.Ltd.100%股权。

此次交易标的的基础价格为5.02亿元人民币,且最终购买对价将根据交易协议约定的价格调整机制确定。因此,将交易价格与海天股份账面上所剩的现金相比,这场交易可以称得上是海天股份对于光伏业务的一次“豪赌”。

而为了承接贺利氏光伏银浆资产,海天股份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可谓也是“重金打造”。公告显示,该子公司暂定名称为“海天光伏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4亿元,注册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

实际上,斥巨资接盘贺利氏亏损的光伏银浆资产后,海天股份不得不直面一些压力。

首先,贺利氏方面透露,交易达成后,海天股份将全面接管贺利氏光伏位于中国和新加坡的全部业务和生产基地,并计划保留所有员工。

其次,当前光伏银浆环节竞争激烈,海天股份能否在2025年将这一业务扭亏为盈存在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眼下,市场对于光伏银浆的盈利前景存在三点担忧。一是,以0BB(“无主栅”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给市场带来银耗量下滑的预期;二是,随着N型电池产能的快速释放以及价格的下跌,光伏浆料在降本的驱动下存在继续降价的可能性;三是,国内厂家密集涌入光伏银浆环节,由此可能引发恶性价格竞争。

根据记者统计,目前A股市场就已经出现三家光伏银浆上市公司,分别为聚和材料(688503.SH)、帝科股份(300842.SZ)以及苏州固锝(002079.SZ)。2024年前三季度,这三家光伏银浆公司多增收不增利,仅帝科股份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但该公司净利润增速也明显下滑。

摇身变为光伏银浆概念股后,海天股份将与聚和材料、帝科股份以及苏州固锝形成直接竞争。

但就同期(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相对比,海天股份欲收购的贺利氏光伏银浆资产的盈利能力则远逊于上述三家公司。

截至2025年1月2日收盘,海天股份报收8.54元/股,下跌4.37%,最新市值为39亿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