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投资参考—咨询13980468832» 市场一边说美国数据不可信,一边却对“超预期”反应强烈,尤其是通胀数据

市场一边说美国数据不可信,一边却对“超预期”反应强烈,尤其是通胀数据

2025-08-12 15:14:33 来源 -- 作者

市场一边说美国数据不可信,一边却对“超预期”反应强烈,尤其是通胀数据


08-12

高盛认为,由于调查回复率出现了结构性下滑,美国经济数据的可靠性正在恶化,但市场对任何“超预期”数据的反应依旧强烈,尤其是面对通胀数据。债券市场对通胀意外的敏感性达到正常水平的2.7倍,股市这一敏感性为正常水平的1.4倍。

尽管对美国经济数据可靠性的质疑日益加剧,但金融市场却对任何“超预期”的信号表现出异常强烈的反应,尤其是通胀数据。

面对一个依赖数据的中央银行,这种矛盾现象正挑战着传统的市场分析框架。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分析师Jan Hatzius及其团队的最新报告显示,包括非农就业、CPI在内的多项美国顶级官方调查,其数据质量正因调查回复率的持续下降而受到侵蚀。

然而,数据质量的下降并未削弱其市场影响力。报告显示,市场对数据意外的敏感度自三年前急剧上升后,至今仍维持在高位。这种反应在通胀数据上尤为突出,债券市场对通胀意外的敏感性仍达到正常水平的2.7倍,股市敏感性为正常水平的1.4倍。

这种数据质量下降直接推高了标准误差,使得数据点估计值的置信区间扩大。高盛分析显示,目前标准误差平均比2015-2019年高出26%,其中职位空缺数据的标准误差增加87000个,相当于90%置信区间扩大至约70万个职位;CPI月度标准误差预计将升至2015-2019年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调查回复率下降,数据质量恶化
高盛发现,美国经济数据的可靠性正面临严峻挑战,其根源在于政府统计调查的回复率出现了结构性下滑。

报告指出,与2015-2019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支撑非农就业报告(NFP)的调查回复率下降了18个百分点,失业率调查下降16个百分点,CPI调查下降10个百分点,而职位空缺与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的回复率降幅更是高达30个百分点。

回复率下降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统计误差扩大和数据修正幅度增加。

首先,样本量的减少推高了“标准误差”,即样本估计值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预期差异。报告显示,在所审查的十项政府调查中,有八项的标准误差出现上升,平均比2015-2019年高出26%。这一问题在JOLTS和就业报告中尤为严重。

高盛估计,近期CPI价格采集频率的降低,可能将其月度标准误差推升至接近2015-2019年平均水平的两倍。

其次,较低的回复率也可能导致数据的初始公布值在未来被大幅修正。

不过报告也指出,并非所有指标的修正幅度都在扩大。近年来,经历较大修正的指标(17个)与较小修正的指标(15个)数量几乎相当。一些指标的大幅修正另有原因,例如初请失业金人数和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的修正,主要是为了修复疫情期间引入的季节性扭曲。

“坏”数据下的“强”反应,通胀仍是市场最敏感神经
尽管数据可靠性下降,市场对数据意外的反应依然强烈。

报告数据显示,美债市场对标准化增长意外的反应强度已回落至历史平均水平,而股市反应为正常水平的1.5倍。值得注意的是,美债市场对标准化通胀意外的反应达到正常水平的2.7倍,股市反应为1.4倍。

这表明在决定美联储政策走向的关键变量中,市场对通胀信号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数据。

金融市场这种强烈的反应形成了一个核心矛盾:如果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数据质量下降,理论上他们应该降低对单次数据“超预期”的反应强度。但现实恰恰相反,尤其是在通胀问题上,市场的“膝跳反射”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被显著放大了。

矛盾背后的逻辑:不确定性高企与“数据依赖”的美联储
市场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有两个关键驱动因素。

首先是经济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

报告显示,目前对未来一年增长、通胀和利率的预测离散度,即不同预测者之间的分歧程度,平均比2019年的水平高出约35%。

其次,美联储“依赖数据”的政策立场放大了每一次数据发布的重要性。

报告称,由于美联储明确将未来的利率决策与经济数据挂钩,投资者和交易员别无选择,只能紧盯这些指标,并试图抢在他人之前解读其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哪怕质量存疑,任何新的信息增量,都会被市场视为判断未来方向的珍贵线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