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做投资切莫求“鱼【上海金融报】

做投资切莫求“鱼【上海金融报】

2014-08-15 22:40:12 来源 -- 作者

做投资切莫求“鱼

2014-08-15 00:22: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做投资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自己的市场思考体系,有自己的判断。一味听从专家或经济学家的观点必定失败,理由如下:

  综合笔者十几年对财经板块的连续观察发现,其中的专家学者对市场的意见或判断,超过60%甚至高达70%、80%,事后都被证明是错的。在剩下20%、30%看似正确的观点中,随着时间推移,有超过20%难以经受持续的检验。不少专家学者,甚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此后数年的错误判断中,都在顺带兜售他们曾经成功预测过的,使之一举成名的那一次。如果统计他们所有的市场预测正确率,可能也就20%、30%,但就是那正确的20%、30%,使他们获奖,或者推动图书获得很好的销售。

  注意,经济学家并不等于市场学家,市场相对于经济而言,不理性运行的时候更多,这或许正是市场魅力所在。然而,经济学家或专家却不能以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市场,这样会被认为思维与观点偏执。如果常以非理性方式思考市场(比如长期兜售危机论),又会遭遇市场理性运行的教训。所以,分析经济与分析市场是两回事,不少所谓的专家或经济学家,连经济领域的分析判断都未必真正靠谱,当其再“跨界”表达市场观点时,又怎能取信?

  此外,不少投资者也迷恋国际投行的观点,如果你连续跟踪它们的观点,会发现它们最擅长的是“修正观点”,今日观点可能在一个月或三个月后被大幅修正,甚至同一投行不同分析师之间的观点也会不同。然而,投资者却不能修正已经犯下的错误与既成的损失。

  所以,投资不要迷信任何专家学者,即便真有成功的借鉴,也是其分析或看待市场的思维方法、方式,获其“渔”,而非直接获其“鱼”。寄希望于轻松地从专家学者处直接求“鱼”,给出一个明确的操作标的与价位,悄然间,投资者自己就已沦为了一条鱼!

摘自新浪财经“杨易[微博]”个人博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