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理财进入萧条期【中国新闻周刊】

理财进入萧条期【中国新闻周刊】

2008-11-07 13:34:47 来源 -- 作者

理财进入萧条期

2008年11月07日  【中国新闻周刊】  

  基金作为一种长期理财工具受市场大趋势影响较重,而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时效短,收益相对稳定

  ★ 本刊记者/孙春艳

  受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国内股市连续下挫,10月28日,上证综指再次跌至1800点以下。国内理财者从炎炎夏季到凛凛寒冬,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资本高增长的2007年,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0%以上是非常平常的。但今年以来,很多理财产品的“零收益”“负收益”已将理财高收益时代变为过去。

  “排除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投资领域和投资渠道不顺畅是重要原因。”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博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基民谈“基”色变

  毫无疑问,股指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飞流直下至今年10月底的1800点以下,基民们共同面临伤心之局。据第一理财网产品库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7日,285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中,216只基金已经跌破面值,占总数的75.70%。同时,单位净值跌破0.5元的基金数目也在逐步增加。与去年排队抢基的火爆场面相比,今年的新基金发行可谓“门可罗雀”。

  “我们前几年的基金投资热潮,很像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欧美的‘共同基金时代’,只不过他们是建立在全民养老保障政策基础上的,而我们则是跟风投资。”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说。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养老保障改革,政府指导企业聘请专业的理财顾问,为员工做各种各样的养老计划,基金等作为一种养老工具挂靠在整个养老体系上,获得全民大发展,实现了基金的公司制。而中国缺乏这种政策基础,完全在股市暴涨的情况下,迅速催熟了基金这个行业。

  与缺乏良性发展结构的基金种类与品种相比,中国理财者又有深厚的需求。中国的人均收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00多人民币,到2006年已经达到一万多人民币,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超过3000美元。

  “现在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000多美元,远远超出理财产品应当大发展的底线。” 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杨如是说。前几年理财类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始料未及,原因在于产品少,并且很极端,要不就是极端安全的产品,要不就是高风险如股票类的产品。

  无论按照人口结构、还是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这种结构的辉煌注定是暂时的。当时间开始发挥它威力的时候,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发挥作用,一个回归过程也必定会发生。

  今年以来,新基金募资规模大幅下降,24只已完成募集的基金仅募集727.7亿元。其中,11只偏股型基金共募集243.3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22.12亿元,均未达到募集的上限。而去年共有31只偏股型基金发行,共募集2711.9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87.48亿元,今年同比下降了74.7%。

  根据天相数据的统计,2007年年末(本轮基金扩张的高峰),全行业的基金资产总规模超过3.16万亿,其中,2.97万亿属于偏股型基金,偏股基金的比例占到行业的94%。

  面对只有升值才能赚到钱的基金理财困境,监管方不得不进一步完善市场。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这使得持有股票或基金的机构或大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依然有赚到钱的可能。

  但是,融资融券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未必是好事。“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尚不完备,规模有限,价格也不稳定,因此卖空(融资融券业务使得卖空成为可能)这种交易机制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推出风险极大。”袁增霆说。

  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异军突起

  与基金发行萎缩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类理财产品每周都有近100种新产品上市。在这些理财产品中,债券类和信贷类占了大头。

  受降息等利好刺激,债券类产品近日开始升温,财政部也加大了国债发行力度。10月22日,有一只30年期记账式国债开始发行。除了国债外,银行业推出的债权类理财产品还包括金融债、央行票据、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10月以来成立或正在发行的、投资于债券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71只,在全部170款产品中占比超过40%。

  另外,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逆市进入发售高峰。4月份、5月份发行数量均在120只左右。前三个月也保持在40多只左右。虽然受近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准备金率影响,部分银行信贷类产品收益率有所下降,但短期理财产品,如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到期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受此影响往往较小。

  公开数据显示,2008 年上半年,22 家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2618 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10692 亿元。同期公募基金、保险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1200 亿元、3200 亿元、3250 亿元和80 亿元。从募集资金量看,银行理财产品在各类委托理财产品中已稳居第一位。其中1~6月的产品成为新主流产品,占总募集金额的74%,短期化趋势明显。

  银行类理财产品的热销,不仅由于基金或股票的高风险,也导因于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对规范。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整风”。经过一轮规范之后,各大银行在信息透明、风险提示、产品研发有所改进,“稳健性”“短期性”和“创新性”成为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趋向。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目前的收益率在3%~4%,呈现‘好时不好,坏时不坏’的特点,风险相对较小适于大众投资。”袁增霆说,自2004年推出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2004年、2005年达到上百只,2006年达到1000多只,2007年达到3000多只,而2008年上半年已达到2007年的总和,生命力很强。

  长久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发达,而银行机构相对发达,银行势力掌握了规模庞大的信贷资产,比股票大得多,尤其是业务规模转型后,可做各种类型投资如银行业证券市场投资等。同时银行系统拥有庞大的储户资源,同时与各种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可灵活挂钩各种理财工具,推出理财产品自然得心应手。

  不过,截至9月,出海淘金的QDⅡ理财产品九成亏损。共10款实现正收益,亏损面超过了95%。截至9月下旬,中信银行正在运行的9款QDII产品已全部亏损,其中亏损幅度超过50%的产品已占到1/3。

  银行理财产品中今年出现的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现象,被业内认为是银行研发能力缺失的直接展现。与证券和基金公司庞大的行业分析师相比,银行的研究队伍,目前还很难满足自身理财产品扩容的需求。

  黄金投资处于观望期

  与去年10月排队买金不同的是,黄金理财市场目前遭遇冷落。作为金融避险的最佳工具,在经济处于下行时,黄金为何反而没有出现暴涨行情?

  “国际原油价格从140多美元,曾一度跌至68美元。贵金属中除了黄金最近的跌幅在30%左右,其余如白银、铂金等跌幅都在60%左右。若不是因为黄金还有金融避险的属性,跌幅也将会在50%以上。”专做黄金业务咨询的威尔鑫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杨易君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他认为,这些大宗商品包括贵金属的下跌,说明美国的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资金匮乏,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再加之对美元走强的预期,黄金投资很难在年底前掀起一波行情。而从最近一波涨涨跌跌的行情看,并非有主力机构参与,而是中小户在维持行情。

  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还限于金融层面,暂时未演变为经济危机。黄金的避险功能目前尚无体现空间。而金融危机后,经济势必进入缓慢衰退期,市场资金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杨易君认为,黄金投资有可能还有一轮的补跌行情,建议普通投资者暂时不要买入黄金。

  袁增霆则认为,黄金目前涨跌空间都不大,其走势要看后续全球市场的走势,目前方向不明朗,投资应处于观望态度。

  黄金如此,房地产投资亦如此。集体处于观望状态的中国房地产,正处于政府救市的关键点上。前途如何,目前一切还不明朗。处于理财寒冬的中国,期待着更多元、更专业、更具投资价值的理财产品的集体出现,也期待着下一波投资行情的到来。 ★

威尔鑫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