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悉尼 - 东京 - 法兰克福 - 伦敦 - 纽约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银行机构金条
国际贵金属
全球指数
高赛尔金条 6639.04 65.32
招金金条 208.38 5.80
普通投资金条 208.38 2.58
国鼎金条 220.90 2.91
国鼎金条 6870.76 90.51
仟家信品牌金 220.00 2.00
仟家信生肖金 220.00 2.00
金交所金条 220.00 2.00
  • 黄金
  • 黄金(¥)
  • 白银
  • 铂金
  • 美元
  • 欧元
  • 英镑
  • 日元
  • 澳元

首页 »投资参考—咨询13980468832»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新一轮通胀可能来得比市场预期更快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新一轮通胀可能来得比市场预期更快

2024-05-29 12:58:09 来源 -- 作者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新一轮通胀可能来得比市场预期更快


2024-05-29

当面临经济不确定性时,比起深度衰退或金融危机,央行可能会更愿意牺牲通胀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思·罗戈夫最近撰文指出,新一轮通胀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快到来。以下为全文内容。

根据央行行长们的说法,人们会认为最近一轮高通胀只不过是疫情后在极端不确定性下犯下的可原谅的预测错误。尽管这种说法现在在市场和金融媒体中盛行,但它假设央行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在当今动荡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中,这种独立性根本不现实。即使央行在可预见的未来设法将通胀率降至2%,未来五到七年内再次出现通胀飙升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

这并不是说个别央行行长不值得信任。问题在于,大多数央行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独立。在政治两极分化、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地缘政治紧张和去全球化加剧的全球环境中,央行的自主权不可能是绝对的。作为非选举产生的技术官僚,央行行长可能拥有短期的操作独立性,但政府最终控制任命和监督预算。在许多国家,政府也有权重新制定货币政策。

那些对央行通胀目标制深信不疑、将现有安排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济学家未能认识到,央行独立性有助于控制通胀的理念才刚刚出现四十年。尽管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因提出货币政策中存在通胀偏见而于2004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简单地指示央行遵循特定的指导方针——却相当幼稚。现代通胀目标制或所谓的泰勒规则也是如此。

问题在于,简单的规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效果不佳的时期,必须彻底修改。例如,在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央行行长对限制性政策利率该处于何种水平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似乎又出现了这种情况。在这些关键时期,央行极易受到政治压力的冲击。

事实上,新冠疫情让长期沉寂的政治和经济力量重新浮出水面。正如我在最近与哈桑·阿夫鲁齐、玛丽娜·哈拉克和皮埃尔·亚尔德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的那样,这些力量不太可能很快消失。虽然后疫情时期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加剧,宏观经济趋势难以预测,但这正是央行更倾向于冒高通胀风险而不是大规模衰退的时候。毕竟,人们可能不喜欢通胀,但他们更不喜欢深度衰退和金融危机。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不确定性可能会继续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尽管央行的“新凯恩斯主义”预测模型花哨无比,但本质上基于推断。换句话说,它们在稳定条件下表现良好,但往往无法预测重大转折点。在这种关键时刻,央行特别容易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寻找历史相似之处或考虑其他国家的经验通常更有成效。

可以肯定的是,通胀飙升并非每年都会发生。但新一轮通胀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早出现。面对经济不确定性,央行可能不会以高通胀为目标,但它们可能会调整利率政策,使高通胀比深度衰退或金融危机更有可能发生。

尽管经济学家们都知道央行的这种倾向,但金融市场却并未意识到,或许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来,央行传递的信息异常有效。央行官员明白,一旦市场怀疑央行的意图,利率就会迅速反映出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然而,这种认识不太可能帮助他们抵御政客的压力,因为政客往往只关注下一次选举,可能会优先考虑其他问题,而不是稳定短期通胀。

虽然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央行的独立性,但在当今的民粹主义环境下,这些措施不太可能实施。各国央行难以确保通胀保持在目标范围内,而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将重点放在它们缺乏必要工具、专业知识或政治合法性来解决的问题上,比如不平等、气候变化和社会正义。

央行行长无疑希望实现通胀目标,但他们始终需要警惕自己的政治主子。为了在日益增长的压力下保持独立性,央行需要灵活应对,偶尔做出让步,这可能会导致未来10年内通胀再次出现疫情后的类似飙升。因此,现实的投资者应该明白,即使央行现在设法控制高通胀,通胀也必然会比目前大多数预测的更快回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