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放完假,就涨价 大连金饰每克飙升40元【新商报】
放完假,就涨价 大连金饰每克飙升40元【新商报】 |
2010-09-28 15:04:21
来源 --
作者
放完假,就涨价大连金饰每克飙升40元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新商报】 记者殷洁
业内分析:追随国际金价连涨行情,泡沫已露端倪
在我们欢度中秋小长假之时,国内上海黄金交易所休市,可国际金价却连涨三天。北京时间9月25日凌晨,纽商所12月黄金期货合约盘中一度触及1301.60美元的历史高点。最近9个交易日中,该黄金期货合约结算价7次刷新了纪录。受国际金价不断上涨影响,这个中秋小长假一过,大连不少商场及品牌的金饰价格立刻上调,最高每克涨了40元。 ■新商报记者殷洁 金饰品昨迎“最牛一涨” 1 “这千足金怎么涨到345元/克了,中秋节时不是304元/克吗?”昨天,在大连一家商场的珠宝卖区,市民张先生吃惊地问道。
“过节期间,国际金价涨了很多,再加上节日期间,我们是搞活动的价格,所以今天一早,这个价格就涨上去了。”柜台销售人员解释。
根据张先生提到的价格,也意味着,在这一两天时间里,每克金价涨了41元,虽然有些特殊原因存在,但这一变动幅度也算是“最牛一涨”。以张先生准备给妻子买的9克金项链为例,仅差一两天,他就要多花369元。“这金价涨得太快了!”张先生告诉记者,十一是他和妻子结婚纪念日,因此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选礼物。“去年十一,我买了一对金耳环,记得当时就在这家商场买的,每克千足金是245元,结果一年过去了,涨了100元/克。”
记者了解到,虽然不像这家商场千足金价格变动这么大,但大连不少商场的金饰价格也都在中秋小长假后进行了上调,一些知名品牌金饰也是如此。“今天千足金是350元/克,金条价345元/克。工费得另计,每件70到80元不等。”周大福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这个价格比中秋节前涨了一些。
为何金价在中秋节一过就涨了这么多呢?业内人士表示,自9月22日以来的3天时间里,国际金价每盎司累计上涨26美元,如果折算成国内金价,将有每克5元左右的上涨。不过由于9月22日至24日恰好为国内中秋假期,上海黄金交易所休市,因此国际金价上涨暂未对节日期间金饰品价格产生影响。“再加上有些商家还在促销,但一过完节,价格可能就得上调了。”
黄金已进入泡沫阶段? 可以说,在9月开门红后,国际金价走势一直不错。9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12月合约每盎司大涨24.6美元,以每盎司1271.7美元的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而在9月22日、9月23日、9月24日又连涨三天,12月合约盘中还一度突破1300美元/盎司。那么在国际经济复苏形势依然扑朔迷离的情况下,现货金价突破1300美元/盎司仅仅是时间问题。那么“疯狂”黄金要向何处去?投资者又该如何操作呢?
“目前,上行趋势还是很完好,只是要警惕短期调整。”威尔鑫首席分析师杨易君认为,目前金价有四大利好:黄金进入实物消费旺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死灰复燃态势;美国配套又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再加上伊朗核问题及朝鲜半岛局势形成的地缘政治因素,都将对黄金多头形成支撑。
不过记者连线采访高赛尔研究中心贵金属分析师于磊时,他认为,黄金今年站上1300美元/盎司的速度似乎过快了,已经超过年初很多投行的预测评价基准。现在的黄金价格有些脱离基本面,进入到纯投机的泡沫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市场看多的人士过分强调消费旺季、欧债危机、美元疲软和地缘政治四大理由,而忽视四大理由中蕴含的潜在风险。“对于1300美元/盎司以上的行情,保守一点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参与,激进型投资人即使参与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黄金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金价为何 没能接轨国际? 国际金价近期不断飙涨,但国内金价却未大幅跟涨,业内人士称近期人民币不断升值限制了国内金价上涨。
根据数据显示,8月以来,国内金价的涨幅小于国际金价的涨幅。以9月13日至9月18日为例,国际金价从1240美元/盎司飙涨至1284美元/盎司,涨幅为3.5%。而国内金价仅从271元/克涨到277.98元/克,涨幅为2.6%。
国内金价脚步为何跟不上?兴业银行有关分析师指出,主要是因为近期人民币不断升值,9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突破6.7关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自上周开始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8个交易日创出新高,累计升值达910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致使国内金价涨幅被人民币升值对冲掉了一部分。
威尔鑫心十八诀(十)每周一贴 《金价会否直接逼空冲破1350美元?》《一剂状阳药,金价奔千三》《黄金中秋长假时,持仓空仓话玄机》《金市多空分歧加大,调整还是逼空?》《黄金大牛市最新线索探讨》《金价会否单边涨200美元?》《支撑中期金市的五大因素》《金市跟庄辛酸,成绩波折斐然》 |
附件 |
« 金价再创新高逼近280元【晶报】 | 黄金 你是终极泡沫还是最硬通货?【南方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