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尔鑫视点—咨询电话13980468832 » 多因素引发商品恢复性上涨遇阻【上海商报】

多因素引发商品恢复性上涨遇阻【上海商报】

2009-06-17 18:11:39     [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3538    

多因素引发商品恢复性上涨遇阻

2009年06月17日  【上海商报】 刘连英

  曾经在长达3个月里引领大宗商品走势的美元指数最近开始出现抬头迹象,这使疯涨的商品市场涨势骤然终止。是小牛市中的一个小插曲,还是小牛市重返熊市的信号显现?尽管业内众说纷纭,但各种变象显示?熏货币因素主导下的疯涨行情正在结束,而近期股市与大宗商品走势近乎同步的事实将意味着全球股市也可能面临新一轮调整。

博弈美元反弹遇阻

  关于“小牛面临小插曲”还是“小牛再转熊”的猜想,来自上周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连续回调和美元指数从78点重新站上80点。

  上周四原油站到了73.21美元/桶的7个月来新高点之后,连续两天回调至70美元/桶附近,虽然盘中曾跌破70美元关口,但是收盘仍然站稳了这一线。伦铜走势也如出一辙,在上周四攀到了5386美元/吨的7个多月新高点,随后连续两天回调到5055美元/吨附近。

  事实上,原油和伦铜的回调幅度并不大,而且在4月初以来持续上涨后出现回调似乎也合情合理。然而,业内人士却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大跌后出现反弹的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在3月初险些突破90点关口,最高到89.62点,但是此后在美国开动“印钞机”的救市计划后,美元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贬值的预期之中,美元指数随之一落千丈到78.34点,短短2个多月时间跌幅超过12%。

  而在美元大跌的过程中,大宗商品却迎来了一波完全由“货币因素”指引下的强劲上涨行情,涨势近乎疯狂。在短短半年时间,油价从每桶32美元的低点迅速升至70美元以上;同期,铜和大豆(资讯,行情)分别上涨了80%和60%;而反映海运频繁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期间更是飙升了6倍以上。仅5月份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国际油价就上涨了40%,如此大的涨幅显然有些失去理性。而此时,业内人士对于商品此前的涨势分析几乎毫无分歧,均认为上涨脱离基本面,属于非理性上涨。

  不过,美元指数在6月2日跌到78.34点的年内新低后,突然调头向上,并在三天后重新登上了80点。黄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从990美元/盎司高点的“冲千”路上突然返回,一度跌破930美元/盎司关口。而国内的有色金属与农产品(000061,股吧)等纷纷从上周起大幅回调,尤其是国内的主力品种沪铜从42000点再次跌破40000点,令国内整个商品市场阴云密布。连续5个月的上涨行情,在6月份暂时画上休止符。

  “中国因素”趋势减弱

  事实上,此前美元的贬值也并非是推高商品价格的唯一因素。资金蜂拥至商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需求给予厚望,而“中国因素”也一度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资金投向的重要指引。

  自去年第四季度,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当商品价格暴跌至低位时,来自中国的买盘大量采购,托起商品价格止跌回升,这一点在铜市场特别明显。国储在LME市场大量点价购买导致伦敦库存震荡下降至30万吨以内。大豆市场同样如此,中国在完成对国内东北产区大豆的收储的同时,在美国大量购买大豆,这种行为持续维持了半年多的时间。

  威尔鑫黄金投资机构杨易君指出,中国需求主要在于增储而非消费层面的需求。“今年以来中国进口的铁矿石、铜和煤炭不仅没有减少还大幅度增加,连钢材也都是连续3个月成为净进口国,但这些不是需求带来的。”他引述外电的报道认为,中国的商品进口规模已经较其五年来的趋势水平上升了一个数量级,也就是说,中国的商品进口规模甚至超出了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那段繁荣时期。

  然而,半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利用去年秋季大宗商品价格下挫的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充实商品库存的过程也进入了尾声,“目前中国的库存应该处于膨胀状态了”,杨易君说,以石油为例,虽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只是恢复到趋势水平(而非大幅高出该水平),但中国原油的存储能力却已经达到饱和。“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发生调整的几率很大,至少有可能回落到仅满足当前消费需求的水平,而不是同时满足消费和补充库存的需要。”

  但是,随着上半年里大量商品集中涌入国内市场,国内所面临的阶段性供应过剩的局面也开始出现,“中国因素”恐怕难再支撑全球的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回落将成为必然。

  全球供需仍难乐观

  上海中期吴君明确表示,“商品熊市从来就没有结束过。”他认为,此前大宗商品的上涨,基本面找不到任何支撑因素,唯一支持市场行情的是商品的“金融属性”,各国巨额资金注入带来的“若隐若现”的通胀,以及美元贬值的预期,导致资金投入商品交易,商品市场再次陷入“资金推动”。

  大陆期货分析师李明明表示,短期内,充裕的流动性不会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不可能戛然而止,在流动性的支持下,商品市场的泡沫短期内可能还会吹大。但是商品市场走势最终还是取决于实体经济的状况,商品价格不会脱离实体经济太远。

  “市场正在由之前的货币因素推动下的行情,向美元与基本面共同指引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的理性行情转变。”吴君认为,目前市场仍然处在熊市中,“沪铜历史上的最高价为83770元/吨,而现在4万点关口也总是难以顺利站稳,几乎所有的品种都处于这种半山腰的行情,前两个月的涨幅只是对暴跌的一种修复,却并不能说明市场已经走进了小牛市。”在他看来,市场无所谓小牛市是否将出现拐点的假设,因为之前的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持而含有太多泡沫,市场还没有进入牛市的通道中。

  这样的看法虽然有些悲观,但是从基本面来看,全球的供需依然令人担忧。以沪铜为例,上周五上期所公布的库存周报表明,沪铜期货库存增加15167吨,达到60647吨,突破6万吨。上周国际能源署?穴IEA?雪微幅上调了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不过其预计今年石油需求将下降2.9%,相当于日均需求下降250万桶。"

  延伸分析

  阶段性调整或已展开

  上周,全球商品市场呈现出内弱外强的极度不对称性,终于在本周引发了商品市场的回调走势。业内预计,以工业品为代表的商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技术上的二次探底。周一的上海市场,铜、锌、铝、胶,大连市场的大豆、豆粕(资讯,行情)纷纷大跌,阶段性调整或已正式展开。

  纽约经纪商Bay CrestPartnersLLC日前公布报告称,根据该公司基于艾略特波浪理论作出的分析,原油价格将在未来三到五个月中下跌30%以上。BayCrest报告显示,今年截至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穴NYMEX?雪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61%,但这种涨势是“修正性的、反趋势的”价格变动,将在突破每桶76美元以前丧失动力。

  报告预测,原油价格将在三到五个月内下跌至每桶48美元到50美元之间,此后可能进一步下跌至每桶25美元。而这样的跌势必然会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整体上的打压,短期内市场将陷入回归基本面的回调行情。

  值得关注的是,股市今年上半年以来的持续上涨行情或许也会出现回调的苗头。

  宏源期货文竹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商品市场与股市从长期来看并不具有稳定的相关性,股市涨跌主要受市场资金面松紧的影响,而商品价格涨跌更多取决于自身的供求关系,但两者都受宏观经济增长前景的影响。只有在金融性因素主导的行情之中,商品市场才会和股市出现较为紧密的联动。而如今金融货币因素主导下的行情正在宣告结束,而趋向于回归基本面,这无疑也表明股市的强势上涨行情或许也将随之结束而陷入回调。

投资黄金需对症进补

为何断定金价极可能在上周见顶?

周评:当前黄金市场资金动向的清晰含义

周评:黄金美元中短期运行解密

周评:意似邪教蛊惑的通胀擂鼓支撑金价

威尔鑫投资。欢迎申请成为威尔鑫资讯会员。媒体采访大营

休闲一游,艺术赏析:《著名画家赖素琼仕女作品赏析》 

附件